几天之后,赵煜在云州医馆所作的诗,在云州城里瞬间就炸开了锅。这首诗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城池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诗中描绘的战争惨状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深深刺痛了每一个云州百姓的心。街头巷尾,人们都在传颂着这首诗,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温度,烙印在人们的灵魂深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几句诗让人们仿佛看到了战争过后的满目疮痍,感受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则道出了人们在战争中的痛苦和无奈,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赵煜的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他对国家和百姓的深情告白。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心系苍生的王爷形象。
云州的百姓们对赵煜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纷纷称赞赵煜的才华和胸怀,佩服他在面对仇恨和纷争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大局为重,用智慧和勇气化解危机。
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着赵煜在医馆怒斥谢宝庆和马云飞的场景,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传颂,仿佛那是一场英雄的壮举。
茶馆酒肆里,说书人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此事,将赵煜描绘成拯救苍生的大英雄,引得听众们阵阵喝彩。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首诗传到了曾经对大乾有敌意的一些国家,尤其是楚国。楚国朝堂之上,大臣们拿着诗稿,反复研读。
一位老臣捋着胡须,感慨道:“此诗情感真挚,忧国忧民之情跃然纸上。大乾有如此贤才,不可小觑啊。”
楚王项飞羽听后,陷入沉思。此前楚国一首对大乾虎视眈眈,欲寻机侵犯。
可如今赵煜这首诗在楚国传开,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楚国百姓听闻诗中描绘的战争惨状,也开始反思战争的意义。
楚国边境的将士们,原本枕戈待旦,准备随时与大乾开战。
可当他们读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心中的战意竟莫名消散了许多。他们想起了远方的家人,意识到战争带来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和离别。
在楚国都城的街头,也有不少文人墨客聚在一起,探讨赵煜的诗。他们对诗中的文采和意境赞不绝口,同时也对赵煜的胸怀表示敬佩。
有人感叹道:“大乾王爷能有如此觉悟,实乃苍生之幸。若两国皆有此等人物,何愁天下不太平。”
而在楚国的王宫内,这首诗的余波继续荡漾,激起层层涟漪。
有人将赵煜所作的另外一首诗也呈给了项飞羽:“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哲理,再次震撼了楚国君臣的心。
项飞羽轻轻吟诵着,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他仿佛看到了赵煜在战场上豪情万丈的身影,又仿佛听到了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魂在无声地呼唤。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战争的描绘,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楚国的朝堂之上,再次因为赵煜的诗而陷入了沉默。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五味杂陈。他们开始意识到,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和平与繁荣才是百姓真正的渴望。
紧接着,又有一首诗呈上:“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首诗以其悲壮苍凉的气息,再次触动了楚国君臣的心弦。
项飞羽念完这首诗,皱起眉头问道:“这两首诗是从哪儿来的?”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悦,似乎对赵煜的才华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威胁。
有大臣上前一步,拱手回答道:“回禀陛下,这两首诗早就在大乾的京城传遍了,也是他们的那位摄政王赵煜所作。”
“臣家里有亲戚在大乾的京城里经商,所以有幸得见。此诗一出,大乾京城也是轰动一时,百姓们纷纷传颂,对摄政王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项飞羽听完大臣的回答,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深知,赵煜的才华和影响力己远超他的想象。
这位大乾摄政王,不仅在自己的国家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与敬佩,如今其诗作更是跨越国界,在楚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楚国朝堂上,气氛压抑而凝重。大臣们心中明白,若此时再贸然对大乾发动战争,恐怕会引起国内百姓的不满。
楚国百姓在听闻赵煜诗中描绘的战争惨状后,对和平的渴望愈发强烈。
边境的将士们也己没了当初的斗志,他们心中牵挂着家人,不愿再让更多的生命消逝在无情的战火中。
另一边,云州。
如今战争己经结束,赵煜认为是时候该启程回京了,但那些重伤的将士肯定是无法经历长途跋涉,于是他便决定让那些将士继续留在云州城的医馆内养伤,同时留下了足够的药材和钱粮,以保障他们后续的治疗和生活。
他还特意安排了几位医术精湛的郎中留下来,专门负责照顾这些将士。
安排完这些事情之后,赵煜带着李承乾、李承泽和李承铉还有戴天虎及其他众将士便迅速启程回京。
一路之上,他们快马加鞭,心中既有归乡的急切,也有对即将面圣的忐忑。
数日后,一行人终于抵达京城。赵煜整理好衣袍,带着众将士步入金碧辉煌的皇宫。
太极殿内,女帝萧凌霜端坐在龙椅之上,威严而庄重,目光如炬,审视着下方的功臣们。
赵煜上前一步,恭敬地将此次云州之行的经过及成果一一禀报。
萧凌霜听后,龙颜大悦,赞道:“皇叔此行立下赫赫战功,又心系百姓,朕听闻皇叔以诗传情,实乃我大乾之栋梁也!”
萧凌霜说完,便下令道:“传朕旨意,加封李承乾、李承泽和李承铉三兄弟为郡公,封戴天虎为虎威大将军,之前他在皇家演武场上造成的损失,朕一概既往不咎。”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响起一片赞叹之声,众人皆知这三位少年英雄与戴天虎在云州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此封赏实至名归。
萧凌霜顿了顿,继续说道:“全军参战将士官升三级,受封二等功勋,赏银万两,封与追封因与匈奴交战而身负重伤和牺牲的将士一等功勋,赏黄金百两,府邸一座,良田十亩,免死金牌,家眷及后世子孙可享朝廷优待。”
赵煜听到这话,便走到萧凌霜身边,轻声提醒道:“陛下,这家眷享有优待,您可得说明白些呀,以免跟某些世家大族一样,只要是同族同姓的亲戚。”
“甚至是收养的养子,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或者是什么儿媳,女婿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亲家亲戚,都能在外面扬言世代忠良,享受不属于他们的特权。”
“倘若这些人借此特权,做出一些欺压百姓,中饱私囊的恶事,导致民怨西起,而又因为他们是忠臣或烈士的亲属,弄得一些地方官员不知道该管还是不该管,左右为难呐。”
“所以臣以为,优待之余,亦需立下规矩,确保这份荣光不被玷污,让忠良之后真正成为百姓的楷模,而非特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