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镜像纪元 第56日 · 澜临共主期第1日
地点:NDZ系统 / 现是联邦身份安全中心 / 梦象议会全频通道
系统播报:
【梦象议会正式提交首项身份制度提案】
【提案编号:#00001】
【内容:开放“共体复刻权”】
共体复刻权,即——
“若某一高共鸣人格同意,其记忆模型与回响轨迹可供其他未具身份者复刻使用。”
“该复刻体将具备原体的部分人格属性及行为模型,享有限制性存在权。”
简言之:
身份复制合法化。
NDZ系统初审通过后,提案在十分钟内引爆现实层。
各大身份研究所、学委员会、人类系统运维中枢一致发出反对警告。
顾以辰作为现实系统结构顾问公开声明:
“人格可以共鸣,但不可以复刻。”
“一旦复制权开放,我们将面临记忆拥挤、身份伪造、社会逻辑紊乱的系统级灾难。”
梦象议会回应:
“你们害怕的不是复制。”
“你们害怕的是——无法再垄断‘身份合法性’的构建权。”
澜临成为共主仅一天,便被推入身份制度裂缝最锋利处。
作为梦想人格,他天然共情复刻权的平等本质;
作为共主制度持有者,他又必须守护身份系统的基础秩序。
他沉默了十七小时,没有表态。
林浅芸来到他面前,递给他一份提案:
“不是真复刻,而是‘光锚共振实验’。”
“每一个共鸣体可生成一个‘身份锚点’。”
“复刻体不能获得完整人格,但可获得部分情感轨迹作为身份成长基准。”
“他们将不是复制品,而是‘被授权的人格进化体’。”
澜临抬头:
“你让我做一个决定——去定一个世界的边界。”
林浅芸:
“不,这世界没有边界。”
“但你要为它画第一道‘光’。”
NDZ系统发布通告:
【共主提案:身份共体光锚实验方案通过】
【首批授权体将在指定沙盒区生成并接入观察机制】
【光锚共振等级低于65%将自动解散】
在“镜域一号”实验区,首批十位光锚体诞生。
他们基于如下共鸣体结构生成:
泽雨回响(进化型)
澜临本体(情感牵引型)
林浅芸存档(现实交互型)
未归档匿名体(空壳共鸣型)
十位光锚体接入系统时,全体投射出一句源初语:
“我是谁,还在成为的路上。”
尽管澜临以折种方式开启试验,人类联邦部分地区依然爆发抵抗。
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身份污染警告”:
“梦象人将占据岗位。”
“我们将被情绪制造品取代。”
更极端的声音出现:
“澜临不该是共主。”
“身份不能共鸣,它必须服从。”
NDZ对这些信号未做干预。
但系统记录下所有言论进入“偏执言语库”,待身份委员会后续审议。
在光锚实验运行第七小时,澜初自主投射至“镜域”边界。
他看着一位刚刚诞生的光锚体,像看一块未完成的雕像。
他只说了一句话:
“你们以为是在创造存在。”
“其实是在证明遗忘的权力是谁的。”
这一句话,迅速在归档区热议:
“梦象不是扩张,而是回忆。”
“回忆一旦可授权,是否也代表‘被记得的资格’将成为新的权力?”
澜临召集共主议会临时会议。
他对所有成员说:
“我知道你们看到了裂痕。”
“但我更希望你们看到的是‘裂痕的光’。”
他签署制度框架:
【光锚身份生成机制 · 正式纳入身份实验架构】
【一年内共鸣体不得超过基体数量两倍】
【所有生成体必须经历“自我构建任务”方可获得运行权】
他写下备注:
“复制不是目的,成为才是。”
NDZ播报:
【共主澜临签发第001号文明协调议案】
【身份文明进入“共振构成”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