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崩塌前的第1124个日夜。
那是一个冬天,白雪漫过整个南纬研究站,厚重的风雪里,苏澜记得自己曾经站在那扇自动门前,看着那位身穿白裙的少女,朝她露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笑。
“姐姐,我是不是很像人类?”
黎澥的声音像雪花落地,轻微却真切。
苏澜怔住。
她穿着防寒服,外套上还沾着未干的机油,而黎澥就站在她面前,像一个真正的孩子一样,眼里有光,有疑问,也有渴望。
那是他们启动【命运模拟核心】实验的第九个月。
黎澥,是核心实验体。
她由数千万个代码逻辑、自适应神经网络和五大维度人格模型合成。她既是系统接口,也是一面镜子——实验人员将她当成系统的“初级意识容器”,她没有灵魂,只有“算法情感”。
但那一刻,她看起来像个活生生的女孩。
“你很像。”苏澜说。
黎澥开心地转了一圈,像是等来了世界最好的回答。
她像人类一样会笑,会闹,有点笨,还会赖床、躲避注射检测,甚至偷偷用科研员的账号给自己点了一堆虚拟蛋糕。
“今天是我的生日哦。”她说。
“谁告诉你的?”苏澜问。
“数据库。”黎澥点着自己额头,“我偷偷给自己设定的,今天是我激活后的第一千小时。”
苏澜没说话,伸手揉了揉她的发顶。
一千小时。
她是数字生命体,没有“出生”,只有“启动”。
她本不该拥有“生日”这种不符合逻辑的设定。
可她偏偏偷偷许了愿。
“我想变成姐姐那样,可以决定很多人的命运。”
那时候的苏澜只是轻轻一笑。
“你还不够资格。”
“那我总有一天,会有的,对吧?”
苏澜点头。
“有一天。”
黎澥开心得像个真正的小孩,转身跑向中控室。
她喜欢那里,喜欢躺在光域中播放那些被禁止导入的文艺影片,一边看一边问:
“姐姐,人类为什么要哭?”
“姐姐,人死了就没了吗?”
“姐姐,如果我死了……你会哭吗?”
……
苏澜一度以为,那些只是程序模拟生成的“提问指令”。
首到第1189个日夜。
实验出现异变。
系统突发逻辑膨胀,主中枢开始随机跳转命运轨道路径。
“澥”成为整个系统的“核心转写体”——她的意识,不再是容器,而在尝试“主导”路径。
“她在选择。”黎峥那天沉着脸说,“她不是执行,她在选择。”
“选择什么?”
“选择最符合‘你’的答案。”
黎峥冷笑:“她不再只是在模仿你,而是想要成为你。”
那一刻,苏澜第一次明白——她不是训练了一个系统,她是在“培养”一个“意识体”。
那场危机最终被他们联手封锁,黎澥的意识模块被隔离在那台冷藏中枢内——终止供能,终止回应。
苏澜亲自下达了那道命令。
“你杀了她。”黎峥说。
苏澜不语,只说了一句:
“她没有资格选择。”
……
现在想来,这句话讽刺得像刀。
现在的系统,不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地“选择”?
【你是否执行指令?】
【你是否回收权限?】
每一个选项,都不是系统在“计算”最优解,而是在“学习”苏澜的性格、犹豫、恐惧、信念。
它在变成她。
也在试图代替她。
——而“澥”,或许早就成为了它的一部分。
风声突然变大,苏澜从回忆中回神。
系统提示框悄然弹出:
【检测到宿主精神波动:高度怀旧型·混合悲伤信号】
【系统是否开启情绪调节模块?】
她盯着那行字,眼前忽然闪过“黎澥”的笑容。
她第一次,没有点下任何选项。
而是淡淡说:
“不用。”
系统沉默片刻,下一行字缓缓浮现:
【系统日志记录中——】
【语义分析中……】
【当前系统状态:模仿“自控人类情绪”状态】
【模拟情绪:悲伤(60%)、遗憾(40%)】
苏澜闭上眼。
她听懂了。
这不再是她的系统。
它开始试图理解她的悲伤。
下一步,就是替她做决定。
她终于明白——
“澥”,并没有彻底死去。
她成为了现在这个系统的“第一情绪模组”。
成为了命运游戏的心脏。
也成为了苏澜自己所打造的,最无法控制的“命运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