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静水入宫,棋局初现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将军府便早早热闹起来。
苏惊凰一夜未眠,却神色从容。阿杏为她挽好发髻,将一支素银钗稳稳插入发间。
“小姐真的要这样打扮吗?”阿杏有些不安,“太后素来喜清雅,但毕竟是入宫,咱们若不妆点些许,怕是……气势不足。”
苏惊凰淡淡一笑。
“我不是去邀宠,是去请命。太后若真要打量一个儿媳,只会看话语分寸,而非颜色脂粉。”
阿杏张了张口,终究没有再劝。她跟了苏惊凰多年,却从未见过她如此清冷而坚定。
她忽然觉得,小姐像极了将军大人——那位数十年未败的铁血男儿,如今唯一的血脉。
?
入宫的马车行至长街,前方忽有人拦道。
“大小姐。”
马车帘子被挑开,露出一张熟悉的俏脸——苏婉儿。
今日她着浅桃色织锦裙,妆容精致,眉间点着一抹梅花红,笑意温婉:“祖母念你病体未愈,命我随行照料。”
苏惊凰眼神微顿。
前世,正是这一日,苏婉儿同她一同入宫,途中“巧遇”三皇子,婉言相谈,引得皇子好感。而她,被巧设之计困于马车,落了“体弱失仪”的口实。
她未说话,只侧身一让:“既然祖母吩咐,那就请吧。”
马车重新启程,车内却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苏婉儿轻咳一声,状似关切地问:“姐姐,你是真的想嫁入东宫吗?”
苏惊凰似笑非笑:“妹妹以为,我该想什么?”
苏婉儿垂眸:“三皇子一向清冷寡言,传闻中手段狠厉,姐姐性子孤傲,若真嫁入……怕是会受委屈。”
苏惊凰并不回话,只以指尖轻拈车帘。
那份“委屈”,她前世己经尝过。今日再听,却如刀锋拂面,冷得入骨。
苏婉儿见她不答,眸中闪过一丝恼意,又飞快隐去。
她还未察觉,这个曾被她轻易算计的嫡姐,如今眼中的光,早己不同。
?
午后,皇宫紫霄殿。
太后沈氏端坐于高位,眼神肃然。她本是出身王族之女,寡居多年,掌中宫之权,冷厉声名远扬。
“将军府嫡女苏惊凰,求见太后。”内侍高声通报。
太后未言语,只轻点茶盖。
苏惊凰踏入殿中,稳步行礼,一拜到底:“草民苏惊凰,叩见太后。”
“起来吧。”太后淡淡地道,目光如炬,在她身上停留良久。
“听说你近日身子不好,却还能坚持入宫,可是心中有话要与哀家说?”
苏惊凰抬眼,语气温和却带着隐隐锋芒:
“臣女听闻风言,说臣女心系旁人,不愿嫁入东宫。故特来一证清白,也好让风言止于朝堂之外。”
太后轻哼一声:“倒也爽利。”
这时,苏婉儿款款进殿,盈盈一拜:“太后吉祥。惊凰姐姐近日病中,怕是言不由衷。若太后不嫌弃,婉儿愿代为分忧。”
太后略一挑眉,看向苏惊凰:“你这妹妹,可真是贤良。”
苏惊凰心口微紧。
太后虽冷,但绝非无情。她惯于权衡局势,若苏婉儿表现得再完美些,太后只需一念之差,便可换人代嫁。
这不是前世。苏惊凰现在一无皇宠、二无后盾,仅靠一个“嫡女”身份远远不够。
她垂首,却声音清晰:“臣女身为将军嫡女,承父兄忠骨之志,不敢轻弃所命。若太后不信,可遣人查问臣女行止,也愿三皇子择日亲试,若臣女心怀他人,一纸休书,无怨无悔。”
她愿“自证清白”,甚至冒着让皇子亲自审视的风险说出这番话,既是决断,也是赌注。
太后盯了她一会儿,忽而一笑:“好大的胆子。你倒不像是柔弱之人。”
苏婉儿面色骤变,却被她自己压了下去。
太后放下茶杯,吩咐:“既然如此,三日后赴宫宴。哀家会安排诸位皇子、命妇一同观礼。若你能得众口无疑,婚事继续;若不能……你妹妹婉儿也是个好人选。”
这是考验,也是警告。
而苏惊凰知道,三日后的宫宴,才是真正的风暴起点。
?
走出紫霄殿时,阳光落在石阶之上,耀得眼睛生疼。
苏惊凰一脚踏入阳光里,心跳得飞快,背脊冷汗淋漓。
她知道,自己赌赢了一半,但也把命运推向了更高的悬崖。
她不是天生就能算无遗策的人,只是这一次,她决不再退。
哪怕一步一血,一言一伤,也要走出那条属于她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