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仪宫,晨光照入玉阶,香案前香炉温热,琉璃盏内青烟渐起。
今日,乃“殿前试香”之期,原定为春庆用香而设,却因钟香君之死迟延至今。皇帝忽降旨,命凤仪局两位香正苏惊凰与洛萱音共同献香,以“梦引之香”作为比试,点出新香名录。
这一旨意,如一颗石子掷入深湖,水波荡漾不休。
?
御香殿内,金砖地、碧玉台、西周香炉环绕,文武百官立于殿外,唯有凤仪局主与内司总监得以侧立堂前。
皇帝身着明黄朝服,端坐主位,面容沉静。
太子一身月白朝服,目光从苏惊凰身上缓缓掠过,似有几分忧意。
“你可有信心?”太子低声问她。
苏惊凰一笑,行礼退入香席:“梦香不为夺目,只为显真。臣妾,不敢欺香。”
?
试香前,照例由司香官宣布香材。
“本次试香,以‘引梦’为旨。用材皆取自凤仪局藏香室,未经他人配制。”
“香引一炉,香正各调其香,于主香中辅合其意,用香气展梦景。入梦者由太监、侍卫、宫医各一人试香,记梦而评。”
三人试香者入席,均是皇帝钦点,且修行禅定多年,体质对香不易产生剧烈反应,正是为防“梦魂香”之流。
?
洛萱音先上,所制香名为【落红映梦】,以红桂、沉水、乌木为主,缀以秘制香萃。
香起时,温柔似水,淡香如月,三位试香者先后入梦,皆梦见各自母亲临窗织布、低声唤名,梦中无杀意、无异象,平和祥宁。
群臣赞叹,皇帝面露微笑,道:“此香温雅,不失香德。”
?
接着,苏惊凰上前。
她将香泥缓缓推入香炉,亲手以骨笛刮泥成线,笛影入香,隐而不发。
香名,“醉中梦·引魂”。
烟起之时,香气不似凡间清淡,反而若有若无,若风中残絮,又似深夜草木翻覆,带着极淡极细的“惊”。
入梦者沉眠。
半刻、一刻……忽然,第一人惊坐起,满面泪痕;第二人满脸愤怒,口中怒斥:“你杀她为何?!”;第三人手指胸前,大口喘息:“我……还在梦中……”
?
全场一惊,皇帝眉头一皱:“此香何意?”
苏惊凰徐徐起身,开口道:
“此香并非安梦之香,而是‘引魂入真’。”
“臣妾所调香材,皆无毒、无蛊,但辅以骨笛引气之法,将梦中情绪激发于内,使人梦中所见非幻境,而为记忆中最深一处。”
她指向三位试香人:“三人梦中之景,皆为其未解执念。有人梦母离去,有人梦友惨死,有人梦战场血雨。然梦醒后皆无异状,反有清神。”
“此香不为安人,只为助人破梦。”
?
太子起身附议:“昔年兵士重返沙场梦魇未解,便需此香一解其执。梦魂非毒,真梦非害。”
皇帝沉默良久,终问:“此香,出自何门?”
苏惊凰垂首道:“师承钟香君,临终所留香案原意即在于此。”
她从怀中取出一物——骨笛,双手奉上。
“此笛,乃她昔年南疆所制梦引之器,愿陛下过目。”
?
洛萱音面色终于一变。
“她遗留此笛,何不早呈?”
苏惊凰转身,目光如水:
“我只问一句,师姐——你可知钟香君死前,为何三日未归凤仪局?”
洛萱音咬唇,终未答。
?
皇帝手指骨笛良久,道:“此香有奇,留作重赏。尔后入梦香者,皆需登记审核,慎用慎传。”
“苏惊凰,封为凤仪局副主,协管新香录。”
?
而夜里,银铃从香圃密室取出一纸旧信,递至苏惊凰手中。
“她曾说过,若你能闻到梦中血,那这封信,就是你的。”
苏惊凰展开信笺,纸上只寥寥数字:
“吾命己尽,香途未绝。梦中血,不止一人。小心她,香不香,命也可夺。”
落款,钟香君,月下泣笔。
?
这一夜,月光如水,香火己冷。
但梦中杀局,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