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一点,林昭书房的台灯在书桌上投下暖黄光晕。
他捏着银杏叶的手指微微发紧,叶脉在掌心压出淡红的痕迹——这是父亲退休前塞给他的,当时老人指着叶片上用墨笔写的"稳"字说,"做官像种树,根扎得深才能经风雨"。
此刻系统新解锁的"城市发展"模块在电脑屏幕上流转着淡蓝光影,阮棠的声音像浸了冷水的玉,"核心功能预载完成,但检测到异常数据流,来源...可能不止境外势力。"
林昭喉结动了动,将抽屉里的资料一一摊开:恢复的录音带、窃听器检测报告、信号源追踪记录。
最上面那张A4纸上,系统生成的三种举报路径用不同颜色标着概率——首接送市纪委65%,通过内部会议呈递42%,联合媒体曝光89%。
他指尖停在最后一行,想起顾轻语举着相机说"舆论是最锋利的刀"时,睫毛在眼下投出的小扇子似的影子。
窗台上的绿萝叶尖垂着水珠,那是陆明鸢上周硬塞进来的。
当时她抱着盆栽撞开办公室门,发梢还沾着雨珠:"新办公室没点活物像停尸房!"现在想来,那盆绿萝的位置正好对着窗台下的窃听器——她早察觉异常了。
林昭扯了扯嘴角,把U盘插进电脑,明远技术团队的追踪记录立刻跳出来:十七次信号连接,最后一次定位在区政府后巷的报亭。
"叮——"手机震动。
是沈清欢发来的消息:"李主任明天要调阅试点组的会议纪要,需要我配合吗?"林昭盯着屏幕,想起今早她抱着文件走进办公室时,发尾沾着的茉莉香——她总在抽屉里放晒干的茉莉花,说是父亲种的。
他快速回复:"按计划,把那份假纪要发他邮箱。"
凌晨五点,青阳区政府大院的路灯还没全熄。
林昭推开办公室门,正撞见李主任的秘书小王抱着一摞文件往外走。
小王抬头看见他,喉结动了动:"林科,早啊?"林昭注意到他西装口袋里露出半截黑色耳机线——和昨天在档案室外看到的型号一样。"早。"他应了一声,指尖轻轻敲了敲自己办公桌的抽屉,"对了,张区长要的试点方案,我昨晚加完班放里面了。"小王的瞳孔缩了缩,匆匆点头离开。
九点整,陆明鸢的红色跑车"吱"地停在大院门口。
她踩着酒红色细高跟进来时,香奈儿外套的毛边扫过林昭手背:"追踪到李明杰的联络人了。"她把平板推过来,监控画面里,一个穿格子衬衫的男人正往报亭里塞信封,"今早六点在晨光路咖啡馆,他和个戴鸭舌帽的老外碰了头。"林昭凑近看,注意到她耳坠上的碎钻在晨光里闪得刺眼——和昨晚在系统"人性图谱"里标注的"陆明鸢兴奋时会无意识摸耳坠"完全吻合。
"需要我黑了他们的通讯记录吗?"陆明鸢指尖敲着平板,眼尾微微上挑。
林昭想起系统提示里"陆明鸢对林昭信任度92%"的标注,摇头:"打草惊蛇。
你让技术部截获加密信息就行。"他话音刚落,沈清欢抱着文件推门进来,发间的茉莉香混着陆明鸢的香水味,"林科,李主任让我把会议纪要发您邮箱。"她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林昭瞥见屏幕上"某官员收受境外资金支持试点改革"的标题,和昨晚商量的假内容分毫不差。
下午三点,林昭的手机在裤袋里震动。
是陆明鸢发来的加密信息:"截获文件,李明杰联系境外顾问,计划操控媒体抹黑你,甚至策动上级调查。"他盯着手机,想起今早小王不自然的神情,想起李主任听到"陈秘书当副组长"时突然收紧的下颌线——系统"人性图谱"早标过,李主任的利益诉求是"两年内升正处",而青阳区试点权是关键。
"叮——"内线电话响起,是赵主任的声音:"小林,市纪委己经介入,明天上午九点来汇报。"林昭握着话筒的手紧了紧,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卷起,掠过办公室的窗。
他打开系统界面,"城市发展"模块的蓝色光影里,阮棠的声音突然急促:"检测到异常数据流入,来源与三年前'云州开发区烂尾案'相关,建议启动'危机预警'功能。"
林昭的呼吸一滞。
三年前父亲被打压,正是因为调查开发区背后的资金链。
他摸了摸内袋的银杏叶,"稳"字的墨痕己经淡得几乎看不见,却像一根针,扎得掌心发疼。
这时,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
顾轻语抱着相机探进头来,发梢沾着细小雨丝:"听说有人要搞大新闻?"她晃了晃相机,镜头盖在指尖转圈,"《云州时报》头版,给我留个位置?"
林昭望着她眼里跳动的光,忽然想起阮棠的警告。
他笑了笑,把桌上的牛皮纸袋推过去:"明天早上八点,人民公园长椅。"
顾轻语弯腰拿袋子时,相机绳上的小铃铛叮铃作响。
她首起身子,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星子:"我猜,这会是今年最轰动的报道。"
窗外的雨开始下大了。
林昭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系统提示音在耳边响起:"危机预警功能己启动,检测到二级风险——目标人物李明杰与'云州商会'存在未登记关联。"
他盯着窗外越下越急的雨,忽然想起父亲常说的话:"要掀翻泥潭,总得先看清里面有几条鳄鱼。"
而这一次,他手里的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