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县令开局娶女帝

第19章 君主立宪制——以民为本

加入书架
书名:
逍遥小县令开局娶女帝
作者:
梦澜天
本章字数:
5920
更新时间:
2025-01-05

萧凌雪将曹辉,杨勇,柳恽,韩逸,黄东请进宫,在鸿胪寺设宴招待他们。

自萧凌雪登基之后,曹辉等五人对于女子称帝一事一直心存芥蒂,便一直在告病休假,对于朝廷上的一些事情基本上都没有参与过。

萧凌雪看向五人开口道:“五位卿家,朕今日请你们来是有要事商量。”

萧凌雪将目光逐一扫过在场众人,那眼神中既有威严,又不乏几分温情与期许。她缓缓言道:“朕自登基以来,深知朝局动荡,人心未稳。尔等皆为朝中栋梁,昔日随先皇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朕心甚慰。然近日闻卿等以病为由,鲜少参与朝务,朕心中忧虑,实难平复。”

曹辉五人闻言,皆低头不语,神色各异,似在权衡心中所想。片刻之后,曹辉率先抬首,拱手道:“陛下,非是我等不愿为国效力,实乃女子称帝,前所未有,臣等心中多有顾虑,恐难以服众。”

萧凌雪闻此,微微一笑,道:“卿之所虑,朕岂会不知?然周边小国都有女子称帝治国,大夏王朝有朕萧凌雪,皆以女子之身,担起社稷之重。朕虽不才,却亦愿效仿先贤,励精图治,以安天下。卿等皆为忠臣,朕望卿等能摒弃偏见,共谋国事,以安民心。”

杨勇等人听后,面露思索之色,似有所动。柳恽轻抚长髯,缓缓言道:“陛下言之有理,臣等愿为国尽忠,但求陛下能赐臣等以明路,使臣等得以安心辅佐。”

萧凌雪点头,神色坚定:“朕自当不负卿等所望。从今往后,卿等可放心参与朝务,共商国是。朕亦将广开言路,纳谏如流,与卿等共筑太平盛世。”

言罢,萧凌雪目光炯炯,环视四周,继续说道:“朕深知,国之大者,在于法度严明,政令畅通,恪尽职守。自朕十二岁登基于金銮宝殿,至十八岁亲政至今已逾两载,然朝廷局势依旧动荡难安。”

“朕恳切期望诸位爱卿,为了黎民百姓之安定,为了国家社稷之太平,请诸位速速返回朝堂,辅佐朕共同治理这大夏之江山。”

然而杨勇闻言,缓缓站起身,抱拳躬身道:“陛下,您已经成婚,有那位逍遥王赵辰辅佐您,臣等放心。”

“吾等年事已高,实在不想在过问朝廷之事,还望陛下成全。”

萧凌雪沉吟片刻后,道:“朕之夫婿赵辰,其封地乃桃源县。然,于其治理之下,桃源县历经五载,百姓皆安其居,乐其业。”

“故而,桃源县于他而言,不仅是家,更是心血之所在,朕实难令其久留于朕身侧,而朕之皇兄们亦需戍守边疆,以防敌国侵凌。”

“大哥贤王为了大夏与楚国交好,现今于是楚国女帝的夫婿,并担任摄政王,辅佐女帝慕容芸汐执政。”

“六哥晋王身负监督锦衣卫之重任,终日忙碌。”

“三哥轩辕王忙于操练水军,抵御海上倭寇。朕身边至亲之人皆各司其职,朕实在无人可靠,唯有仰仗诸位爱卿。”

萧凌雪言辞恳切,眼中隐隐有泪光闪烁。曹辉几人互相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动摇。

韩逸叹了口气道:“陛下如此坦诚相待,臣等若再执意推脱,实非忠臣所为。只是臣等仍有担忧,陛下日后是否真能做到广开言路,不因我等曾经抵触而暗中打压?”

萧凌雪朗声道:“朕既已承诺,定不会食言。朕之江山,亦是诸位爱卿之江山,朕愿与诸君共治。”

黄东微微点头:“陛下胸怀宽广,臣等惭愧。臣愿明日就回朝复职。”

其他四人见状,也纷纷起身拜倒:“陛下圣明,臣等愿追随陛下,共保大夏繁荣昌盛。”

萧凌雪脸上终于露出欣慰笑容:“好,朕在此谢过诸位爱卿。今日起,朕相信大夏必将开启新的篇章。”

萧凌雪龙颜大悦,连忙起身扶起众人,说道:“诸位爱卿快快请起,有诸位相助,朕心甚安。”

众人重新落座,萧凌雪接着道:“如今朝局诸多事宜亟待处理。边疆战事吃紧,粮草军需调配需得妥善安排;国内民生亦要关注,水利农耕不可荒废。朕欲推行新的国策,以促商贸繁荣,还望诸位能与朕一同筹谋。”

曹辉拱手道:“陛下,商贸之事,臣以为当减轻赋税,鼓励商户经营,拓展商路。”

萧凌雪微微颔首:“曹爱卿所言甚是。柳爱卿,你主管吏部,官员选拔考核之事,可有新的想法?”

柳恽应道:“陛下,臣以为当重才能、品德,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同时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以防贪腐。”

萧凌雪赞道:“甚好。杨勇,军事方面,如何增强我大夏兵力,你可有良策?”

杨勇沉思片刻道:“陛下,可招募新兵,加强训练,改良兵器装备。”

萧凌雪目光转向韩逸和黄东:“韩爱卿,黄爱卿,你们主管刑部和礼部,对于律法完善和礼仪规范,有何见解?”

韩逸道:“陛下,律法当与时俱进,严而不苛,以保公正。”

黄东接着说:“礼仪规范应适应时势,既不失庄重,又能体现亲民。”

萧凌雪微笑道:“诸位爱卿所言皆合朕意。今后,朕与诸位当同心协力,共克时艰,让大夏江山更加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鸿胪寺内,君臣一心,共商国是,气氛热烈而庄重,仿佛一幅恢弘的治国画卷正徐徐展开。

随着讨论的深入,萧凌雪的眼神愈发坚定,她深知,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每一位臣子的竭诚奉献与智慧碰撞。

“朝廷内已经设立“御史台”和锦衣卫,御史官员监察百官,锦衣卫专门暗查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员与世家,并且朝廷还推行了科举制度,广纳贤才,不论出身,只要有真知灼见,皆可为国献策。”

“现在,朕决定再成立“都察院”,此院独立于六部之外,专司监督朝政,直言进谏,亦能防止官员滥用职权,确保朝纲清明。”萧凌雪的话语中透露出改革的决心与远见。

曹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陛下此举,实乃大夏之福。如此一来,不仅能广开言路,更能激励百官勤勉尽责,不敢懈怠。”

柳恽点头附和:“臣以为,还应加强地方治理,设立‘巡察使’,定期巡查各地,纠察不法,确保政令畅通无阻。”

萧凌雪赞许道:“柳爱卿此议甚妙。至于民生,朕欲推行‘均田制’,让百姓有田可耕,有粮可食,安居乐业,方能国泰民安。”

杨勇补充道:“军事上,臣建议增设‘武备学堂’,培养更多精忠报国的将才,同时加强边疆防御,确保国家安宁。”

韩逸与黄东亦纷纷提出见解,前者主张完善律法,加强法治教育,后者则提议举办‘礼仪大典’,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君臣之间,你来我往,言无不尽,每一个提议都凝聚着对大夏未来的深切期许。萧凌雪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宴会,更是一次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盛会。

萧凌雪微微颔首,说道:“诸位爱卿所提之策皆乃兴国良计。然,朕今日还有一事欲与诸位商议。朕欲推行君主立宪制,以固我大夏根基。”

此言一出,众人皆面露惊色。曹辉率先开口:“陛下,此制闻所未闻,不知其详,还望陛下解惑。”

萧凌雪神色庄重,解释道:“君主立宪制,乃是在保留君主之位的同时,以宪法限制君主权力,使政权运作更为民主、规范。”

“朕虽为君,但亦需遵循律法,不可肆意妄为。此制能使权力得以制衡,决策更为明智,于国于民皆有益处。”

杨勇沉思片刻,问道:“陛下,此制若行,当如何确保权力之平衡,又如何保障律法之公正?”

萧凌雪回道:“朕意设立专门之机构,负责制定与监督宪法之执行。且广纳贤士,组成顾问团,并设置大夏宪法部,为决策提供多方之见。律法之公正,当以明确条文,严格执行,杜绝徇私舞弊。”

柳恽道:“陛下,此制变革巨大,推行之时,恐遇诸多阻力,当如何应对?”

萧凌雪目光坚定:“阻力在所难免,但为了大夏之昌盛,朕愿披荆斩棘。望诸位爱卿与朕同心,向百官与百姓阐明此制之益处,逐步推行,以达长治久安。”

众人纷纷点头,黄东说道:“陛下高瞻远瞩,臣等定当全力辅佐,使君主立宪制得以顺利施行。”

萧凌雪欣慰道:“有诸位爱卿支持,朕信心倍增。今后,当携手共进,为大夏开创全新之局面。”

鸿胪寺内,君臣一心,共赴新程,那坚定的信念仿佛明灯,照亮大夏未来的辉煌之路。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