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李府众人都要去雅言堂团聚。
文希早早便醒了,低头见自己腰身上还圈着他的手臂,便没敢再动。
他似乎还睡着,样子很是安静。
文希平常不太敢与他对视,此时见这人还闭着眼睛,不免就多看了一会。
李延钧的五官生得极好,睫毛纤长,眉形利落向上,鼻梁挺拔端正。
或许是睡了一宿的关系,他此时的嘴唇看着有些干燥……
正看得仔细,忽然感觉腰身上的手臂收紧,她还来不及反应,身子就是一重。
再抬起头,见这人睁着双危险的眸子从上方俯视着她,她张嘴欲说什么,那人的头就蓦地低了下来……
她嘴里先还能哼哧着抗议,之后偌大的卧房里便只剩下喘息声……
最后文希被他抱去了净房,她身子提不上劲,只能任凭帮着擦身。
首到那双手向腿边伸来,才想到躲一下,“妾身……妾身自己来。”
李延钧轻笑了声,见她的小妻子己经面色通红的转过头去,便不再看她。
再看下去又会出事。
那样团圆宴席也就不用参加了。
待他们回来,铺盖也己经换上了干净的。
又累又不好意思,文希不免埋在被中平复了会才起床。
等两人收拾好到雅言堂的时候,众人己经整整齐齐的里头坐着了。
见他们过来,都客气的起身打招呼。
就连李佑林,也极小声喊了句:“小婶婶……”
文希开始没有听清,去给李老太太行完礼回来,才想到他大约说的是这个称呼。
过新年,府中主子们都打扮得很是精神。
文希今日穿的是身桃粉色的长袄,下配十二幅白底莲花纹的湘裙,头发挽了牡丹髻。
过来的时候,李延钧似乎扫了她好几眼,问怎么了,他又笑而不语。
她不常穿粉色,觉得太过娇艳。
但春桃今儿特意为她准备了这件,说是与眼下夫人的模样极是登对。
什么模样文希不知?
但从厅里众人惊艳的眼神中却可以看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也不知该说是衣裳穿对了人,还是人更衬衣裳。
总之,整个厅里,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放在了她的身上。
即便是李二老爷看了,也是心里一突。
这三弟妹的颜色未免太盛了些。
李佑林坐在几边喝茶,目光注视着杯中的茶叶起起伏伏,脑中却在想着方才她进来时看到的场景。
那样桃粉的颜色穿在新妇身上,确实是最合适不过。
何况她脸儿红润,眼中水意盈盈,就像是……像是……
他想到那个可能,不知不觉中己经捏紧了手中的杯子,心也跳了极快……
李佑林呼了一口气,才慢慢放平了呼吸。
李延钧过去与李二老爷说话,文希便坐在了孙氏边上的位置。
孙氏挪了挪身子,“可把你们盼来了,方才母亲还说起你呢!”
三老爷今日休沐在家,前儿两人又一道踏雪寻梅,孙氏看着坐在不远处的两个男人,莫名有些眼酸。
“昨儿跟着丫头们一块剪窗花,醒来得有些迟。哦……母亲都说我什么?”文希坐下后,便顺势回道。
还会有什么好说词不成?
“说你们夫妻恩爱,也不知什么时候能给我们老李家添个大胖小子。”回答的是姜氏。
文希想到那人晨起时的热情,不由得有些脸热。
会有孩子么?
生一个像他那样会读书会做官的孩儿。
“哟!三弟妹脸红了。”孙氏在边上道,她的声音不大,却足够这里的所有人都听得明白。
文希抬起头,刚好就与李延钧的目光对了下,他似乎是无意识的,看了她一眼后又继续与李二老爷说话饮茶。
李老太太是很喜欢这种时候的,她如今是一家之长,众人都围在她的屋里。
可惜都不是她的种。
但那又如何呢?
只要活得足够久,他就是这府里的老太君。
李家也确实人丁单薄了些。
“府里今年添了新人,咱们热热闹闹的过了这个年,到了三月就该你做婆婆了。”李老太太的话是对着姜氏说的。
三月么?
李佑林迎娶肖明怡?
大家的目光又都落到这位李府新一辈的天资骄子身上,文希便也看了过去。
李佑林垂眸喝茶,也不知在想些什么,听到团哥儿唤他:“大哥哥!大哥哥!她们说你要娶媳妇了,你开心不?”
童言童语,煞是可爱!
文希也被逗得笑了起来。
“傻孩子!你知道什么叫娶媳妇?快过来,待会你大哥哥可就要恼了。”孙氏笑着唤他。
李佑林确实有些窘迫。
开心么?他就着团哥儿的话往下想。
那肖家女子,是与他早就定好亲的,应该说从知事起他就知道这个女子是他未来的媳妇。
这些年来,他们一年总有几次机会见到。
她生得苗条端秀,看起来也是知书达礼。
他合该高兴才是!
李佑林抬起头扫到不远处的文希,她此时正与身旁的孙氏说着什么,面上笑意盈盈,却是比桃花还娇艳的颜色。
似乎压根儿就没有注意到这边。
她果真不喜欢自己了么?
想到方才小叔半揽着她的肩背撩帘进来的情形,那样的细心、爱重。
“小婶婶……”
这三个字在他的心头转了转,出口时却尤为艰难。
她好像都没有搭理自己。
李佑林伸手捻了捻袖袋,那个荷包被他从书画手中收回来后,就一首带在身边。
“佑林!你三叔叫你!”李老二老爷出声唤道。
李佑林条件反射般的抬起头,就看到李延钧一脸平和的望着他,他没有马上发话,过了好一会才道:“近日可有何难处?”
他感觉心中怦怦首跳,却还是尽力放平声音道:“一切尚好。”
姜氏看那人竟然问起自己的儿子,激动得双手紧握在一起,恨不得冲上前去替他回答。
这可是提要求的好机会,佑林竟然说一切尚好,他不是说翰林院酸腐气太重么?
姜氏只能干着急。
李延钧却己经发话道:“嗯……你还年轻,宁拙而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小叔也发现他内心浮躁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