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欺君造反救华夏

第24章 绿营的现状

加入书架
书名:
晚清:欺君造反救华夏
作者:
钢铁余晖
本章字数:
4434
更新时间:
2025-06-18

根据杨二透露的只言片语,李豫才初步掌握了杨家的一些隐秘,这其中牵扯到的人员之多,位置之高,让他这个知县也感到一阵吃惊。

杨得水的生意涉及广泛,除了鸦片.军火和猪仔这几样见不得光的之外,平日也做些普通的跑船生意,虚虚实实.交替掩护,这是不良海商的惯用手段。

其生意网遍布雷州和琼州地区,杨得水麾下七八十艘大小蟹船,常与北部湾和南海之间来往,据杨二的猜测,他爹一年的利润不下十五万洋元。

“这么说你们杨家可真是富得流油啊。”李豫面色如常但心脏却砰砰首跳,“一年十五万,十年就是一百五十万,杨家发家不止十年了吧。”

“哪有你想的那么容易。”杨二翻了个白眼解释道,杨得水早年生意没这么大,自然收益也没这么多,也就这五六年发展得比较鼎盛。

此外,在海上跑船本就要与各种势力打交道,何况是做这些黑心买卖呢,每年杨得水都要向琼州.雷州官员送不少银子,还有给海盗交的过路费等等,尤其是广东水师提督府,那胃口相当之大。

李豫估摸着,即便如此杨得水也能落个至少三西成得利润,结合杨家得生意规模来看,那也不是个小数目了,这笔款子馋得他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我得回去了,否则那老登必定起疑,明日夜里,我会亲自来李大人府上拜访。”

望着杨二离去的背影,众人不禁面面相觑,而黑老秦则皱了皱眉疑惑道,“大哥,就这么放他走了,这小子回去给杨得水一说,岂不打草惊蛇?”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李豫想了想后表示,“咱们跟杨得水早就撕破脸皮了,谈不上打草惊蛇这么一说,如果这小子不想跟咱们合作,方才也用不着说那些话。”

说归这么说,其实李豫心里也没底,只能在安慰众人的同时安慰自己。

不过片刻后,他才发现自己好像忘了一件事...

“快!看看沈姑娘的伤势如何。”

这时,大伙才猛地一愣,急忙转过头,却恰好对上妈祖像下“女鬼”那幽怨的眼神。

“哎呦~轻点。”

“脚崴了。”

这女子的真名叫做沈薇,乃是胡大海从隔壁海康县戏班雇来的,事前谈好帮忙演一场戏,报酬是二两银子。

这一切当然是李豫的意思,尽管这场戏的中途出现了意外,不过看来效果还不错,这位沈姑娘的专业性毋庸置疑,身段和腔调都没得说,堪称今晚的最佳演员。

“老胡,那就再麻烦你走一趟了。”

李豫瞧了瞧沈姑娘那红肿的脚脖子,接着吩咐道,“先带她找个大夫正正骨,然后送回海康。”

“看这架势伤的不轻,多给人家加一两银子吧。”

“得嘞。”胡大海点了点头,连忙招呼王宝过来搭把手。

一夜无眠。

次日李豫刚来到衙门,便有值班的衙役将一篮子热豆腐奉上,一听又是何老三送来的,他无奈摇头后问道,有没有给人家钱。

“大人,给了但是他不要。”

面对这位顶头上司,衙役的态度十分恭敬,“听说近些天,何老三的生意好了许多,这恐怕是托了您的福。”

“我?”

李豫微微一愣,旋即疑惑道,“跟本官有什么干系。”

“大人有所不知,那些乡亲一看您都爱吃何家的豆腐,便都去他那买了,何老三原本要卖一天的豆腐,如今到晌午就被抢光了。”

“还有这事呢。”

“这老小子倒是好运气。”李豫笑着晃了晃脑袋,心想自己这名人效应还挺好,算是给何家的豆腐打了个广告,难怪那何老三每日乐此不疲的往衙门送。

这时,那名衙役想了想后又问道,“大人,那以后咱还收不收?”

“收,但是要给他钱,不要钱就不收。”

“这豆腐嘛便给你们拿去打牙祭吧,本官实在是吃腻了。”

“嘿嘿...那小的替弟兄们谢过大人了!”

如此,这名快班衙役才欢天喜地的告退,豆腐这东西说贵不贵,但也不是白菜价,一般的小民也舍不得天天吃,李豫这个县太爷固然对这玩意无所谓,但衙门里那些收入微薄的皂吏可不是,何老三的豆腐也算是给他们改善伙食了。

处理完几个案子后,李豫抽时间去城外校场走了一遭,打算看看乡勇的训练如何,结果没想到在这里却碰见了陈达旺。

“陈把总不在军营守着,跑到这是作甚?”

“见过李大人。”经过上次的事后,陈达旺对这位知县大人的态度更加恭敬,他挠了挠头后不好意思的表示,自己听说徐闻在扩招乡勇,便顺道过来瞧瞧。

“原来如此。”李豫自然不相信这厮是顺道过来的,于是他便点了点头不再言语,静等对方的下文,果然,半晌后陈达旺讪讪一笑后再次开口:

“大人,下官有个不情之请,不知您能否同意...”

“何事。”

“听说徐闻的乡勇待遇不错,能吃上一干一稀,还能领到一两五钱的月饷,嘿嘿...下官想着,大人能不能网开一面,让绿营的弟兄们也进去谋个差事。”

当瞧见李知县吃惊的目光后,陈达旺又连忙解释道,“大人放心,那些崽子在您手下肯定会好好干的,他们要是敢乱来,下官第一个饶不了!”

“我说陈把总,你这胆子也太大了吧?”李豫闻言哭笑不得,绿营兵属于清廷的正规军,虽然跟八旗兵比起来是后娘养的,但那也是正规军啊,怎么现在都想往团练里面混了。

不说还说,一说这话陈达旺便是苦笑不己,绿营兵的待遇惨不忍睹,从乾隆年间就没涨过,一等马兵不过月饷二两,外加米三斗,战兵月饷一两半,而像他们这些地方守兵,就只有可怜的一两银子。

而且这一丁点钱粮还会被上面克扣,当兵混得跟乞丐差不多,没办法只能靠倒卖军资,或者兼职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

说实话,徐闻乡勇的待遇也不高,甚至在地方团练中算是垫底的,可就是这一两半的月饷,和每天管两顿饭的待遇,仍令徐闻县那几十号绿营兵羡慕不己。

毕竟这饭是确实能吃到肚子里,银子也是真能拿到手啊。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