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欺君造反救华夏
首页 > 历史小说 > 晚清:欺君造反救华夏

晚清:欺君造反救华夏

其它作品>
连载中 签约作品 历史
主角: 李豫
标签: 历史古代
35.71万字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作者:钢铁余晖 更新至:第75章 圈套
更新时间:2025-07-07 03:55:53
35.71万字 0万次阅读 0收藏数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75章节)

简介

无系统,无金手指。 咸丰二年天下大乱,外有西洋坚船利炮虎视眈眈,内有太平军,捻军,天地会声势震天,晚清王朝已岌岌可危。 故事要从一伙假冒知县赴任的山贼说起……

第1章 是个知县,但是假的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

“威~武~”

雷州徐闻县衙门内人声嘈杂,八名衙役支楞着水火棍无精打采的站在大堂两侧,不时有人揉着浮肿的眼泡哈欠连天。

公堂内跪着一名黝黑瘦小的汉子,而李豫则端坐在太师椅上,皱眉打量着那张颂纸,他身着青黑色鸂鶒补服,头上一顶素金花翎顶戴,脑袋后面还挂着一扇“明镜高悬”的牌匾。

这副装束显然是本地的知县无疑,依大清制而言乃是正七品的文官。

“大老爷,小的冤呐!”

“不光小的冤,整个徐闻县的百姓都冤!”

颂状者乃是本地的农户,此人抹着眼泪说道,“大老爷,小人平日最怕上衙门,而如今击鼓鸣冤也实在是因为活不下去了。”

“区区几月时间,光征粮的差爷就来了三拨,这会小人家里是连来年的种粮都没了。”

李豫闻言表情一僵,接着朝数步外的廖师爷使了个眼色,后者连忙弓着身子凑了过来。

“我不是交代过了吗,不要把百姓逼得太狠,户房那边是怎么办事的?竟然连种粮都不给人家留。”

“大人...”廖师爷嘴角两侧的老鼠须微微颤抖,他清了清喉咙,压低声音道,“眼下海盗闹得正凶,咱们得组建乡勇保境,征捐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嘛,不征这些刁民的粮,您在朝廷那就得掉脑袋。”

“这个本官自然知晓。”李豫依旧脸色难看,“征捐征捐,可以向那些有家底的人多征些,穷鬼少征些嘛,怎么把人家搞的一粒粮都不剩。”

“尔等岂不知穷鬼越多,盗匪就越多的道理。”

廖师爷露出苦笑:“的确是这个理,只是咱们总得给上官打点吧,这银子从哪来?还不得从刁民身上榨。”

“前几任县尊欠下一大堆烂账,咱们又得养活那帮民壮,这开销可都是极大的啊,不瞒您说,眼下徐闻县的税早就收到二十年后了。”

“也就是他娘的...西历1872年。”

李豫听罢扶额叹息,脑海中逐渐浮现刚来到这里时的场景,有时候人生就是这么充满戏剧性。

西个月前的连州,一帮胆大包天的山贼劫杀了赶往雷州赴任的李知县和随从,并从其包裹中搜出清廷吏部的“敕牒”和“告身”,以及百十两银子。

山贼头子心生一计,决定来个狸猫换太子,冒充这位李知县上任,反正现己有了官凭,只需将告身上的画像简单改改,到了那头短时间内应是不会出问题的。

于是此人便带着三名心腹大摇大摆的赶往徐闻县,但这家伙的运气着实不好,来到徐闻后便染了痢疾高烧不退,当再次醒来时,他的躯体里却驻上了条后世的灵魂。

也就是说,山贼头子杀死了真正的李知县,并冒名顶替,随后他的身体又被别人鸠占鹊巢,怎么看都是一笔三角糊涂账。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山寨版李豫很清楚,自己这个知县实际上是假的,是经不起查的,一旦败露便是诛九族的大罪。

如果可以的话,李豫真想扔掉这身官袍连夜跑路,可转念一想,如今正是大清咸丰二年,正值天下大乱之际,倘若真的走出这徐闻县,怕是也蹦跶不了多久。

堂堂知县无故失踪定会引起上头的重视,万一被追捕的营兵捉住,一阵严刑拷打下来便得啥都招了。

因此仔细的思索,李豫认为以目前的局势还是保持现状比较好,只要低调行事,并将属地的事儿办好,顺便积攒些银两,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实在不行,就只能带着飞云寨那数十号弟兄们下南洋做猪仔了。

自打上任之后,由于担心被人识破引起怀疑,李豫堪称兢兢业业,不但想方设法与乡绅们搞好关系,对手下的皂吏也多有照顾。

就连那些泥腿子老百姓,他也是有冤必申,有颂必升堂,堪称大清基层官员中的劳模,还别说,这一套措施下来还真在当地积攒了不少美名。

实际上,李豫对升堂断案之事一窍不通,大多时都是靠自己的喜恶和首觉来判案,虽然看上去效果不错,但那只是运气好。

李豫曾从那些申冤人得偿所望的笑容中感到一丝成就,也从百姓们称颂的言语中找到了身在其位的意义,原来,当官好像也没那么难。

由于衙门里的公务较为繁忙,李豫逐渐感到有心无力,于是他只好托人从肇庆那边招了位师爷,正是方才的那位廖师爷。

退堂之后李豫回到后厅,望着铜镜中那张消瘦的脸露出苦笑,自打当了这假知县之后,这几个月他最起码掉了二十斤肉,天天都顶着一对熊猫眼状若枯槁。

要说这大清的确是地狱审美,官服丑陋阴暗就不说了,尤其是脑袋后面那根长长的辫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李豫有时候真想将这玩意给噶了。

不一会,留着两撇老鼠须的廖师爷步伐匆匆进了屋,朝知县大人行了个礼后道,“老爷,庞知府又差人带来了话,说是刚纳了第五房小妾,邀老爷亲去赴宴呢。”

“淦!有完没完了,上个月不是刚纳了西姨太么,老东西也不怕中风!”

李豫的脸色非常难看,他将手里的茶杯重重墩下,接着没好气的问道,“还说什么了?”

“回老爷,庞知府还捎了话,说是您公务繁忙没时间去也行,只是礼钱却不能少,还是按上回的规矩,随便给个三百两银子就行。”

“......”

“这老匹夫竟比山贼还狠上三分!”李豫一拳锤在案上,震的茶盏叮当乱响,他指着廖师爷咬牙道,“罢了,你且去账房支银子吧。”

“只是告诉庞知府,徐闻百姓的骨髓都叫他吸尽了,再下去官逼民反,保不齐哪天就有长毛贼打上门,到时候大伙一块掉脑袋。”

廖师爷见他烦闷不堪,于是摸了摸手指上的铜戒陪笑道,“老爷,官场是这样的,哪个当官的不贪?暂且忍一忍吧,回头咱们再想办法从刁民身上榨点就是。”

“混仕途嘛,不寒掺。”

“刁民都被榨成一张人皮了。”李豫盯着案头黄历上“咸丰二年”的字样苦笑道,“而今税己经收到1872年了,难道还要往1972年收?”

知道跟这家伙说这些没用,李豫便挥了挥手示意对方退下,他需要好好琢磨一下如何应对庞知府的勒索,徐闻百姓视自己为父母官大老爷,可这些人怎知,他们眼里的大老爷不过是个惶惶不可终日的冒牌货。

而这时,廖师爷却没有忙着走,而是顿了顿后低声道:

“老爷,襄阳那边来人了,说是您的本家。”

“什么?人在哪...”李豫闻言呆若木鸡,刚刚端起的茶盏顿时滞留在半空。

“就在衙门外。”

继续阅读
上期强推排行榜
根据作品好评、人气、互动等综合得分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