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贾敏带着满心的愁绪离开都中。在那艘略显沉闷的官船上,她己抑郁了整整两天,船舱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终于,她决定带着黛玉出舱透透气,试图驱散心头的阴霾。
春日的阳光轻柔地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贾敏牵着黛玉的手,缓缓走出船舱,脸上虽强装镇定,可那紧锁的眉头却泄露了她内心的烦闷。就在这时,她眼角的余光瞥见丫鬟紫鹃神色慌张,手里还捧着些吃食,正鬼鬼祟祟地往后舱走去。贾敏心中顿时涌起一丝疑惑,紫鹃作为黛玉身边的大丫鬟,明明己在外室用过餐了,怎么这会儿又像饿极了似的,匆匆忙忙去寻吃食?而且那神情,仿佛在刻意隐瞒着什么。
贾敏心中一动,她轻轻捏了捏黛玉的手,示意她不要出声。母女俩仿若两只轻盈的小猫,蹑手蹑脚地跟在紫鹃身后。她们的脚步极轻,生怕惊动了前面的人,眼睛紧紧盯着紫鹃的一举一动,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探寻一个天大的秘密。
随着紫鹃进入后舱,一阵细微的交谈声传了出来。“紫鹃,谢谢你,这两天都是你在照顾我。” 一个带着些许疲惫与感激的声音说道。贾敏和黛玉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闪过一丝好奇,这声音明显不是船上之人,但又好像无比熟悉。
“何须说这些。我们姐妹一场,自然不会见死不救。这到了扬州,你一个人又如何回金陵呢?我可是听说这水路上有盗匪的,上次夫人就曾遇到过,好危险的。” 紫鹃的声音充满了关切,还有一丝担忧。
“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毕竟扬州到金陵不远。看能不能找到镖局,顺路过去。不管怎样,总比落在大老爷的手上好。你也不是不知道,大老爷的小妾们好几个都死得不明不白的,对了二老爷那里也是如此。大家都说他们一房受到诅咒,就是那些死去的人化成怨鬼来索命的。与其提心吊胆的,还不如逃出去。你就命好,被老太太给了黛玉小姐,这次能够脱离那个鬼地方。” 那声音中满是无奈与恐惧,还夹杂着一丝对命运的不甘。
“可不是吗?当初我们不也羡慕翡翠吗?听说贾化老爷名气越来越大,又有好几首歌曲流传出来,有乐师称其为‘歌仙’。要不,你去金陵后,也去投靠贾化老爷。有翡翠在,你也不会吃亏。总比回你爹那里强。” 紫鹃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憧憬。
“我也拿不定主意。我爹为人老实,要是见我这样回去,肯定吓得半死,说不定还要把我送回荣府。到时候,我就……” 说到此处,那声音突然哽咽起来,仿佛被无尽的悲伤淹没,命运的无常让她感到无比的绝望。
“鸳鸯姐姐,你不要哭,到我们家来吧。” 黛玉听到这里,忍不住脱口而出,她那清脆的声音如同银铃般在舱内响起,却把舱内的两人吓了一跳。
只见舱门缓缓被推开,贾敏和黛玉站在门口。舱内的光线有些昏暗,她们的身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晰。紫鹃和鸳鸯猛地转过头,看到贾敏和黛玉,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中满是惊恐与慌乱。两人来不及多想,“扑通” 一声,双双跪在地上,紫鹃连忙说道:“夫人,对不起。”鸳鸯声音颤抖地说道:“姑奶奶,是我错了。请您不要责罚紫鹃。” 紫鹃的双手紧紧地抓着衣角,忐忑不安;鸳鸯则低着头,身体微微颤抖,仿佛一只受惊的小鹿。
贾敏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柔和地落在鸳鸯身上。她看着眼前这个瑟瑟发抖的女子,心中满是怜惜。她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唉!都是冤孽。我这大哥必是逼你做小妾,你才出此下策,偷偷躲在此处。” 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深深的无奈与愤慨。
鸳鸯听到贾敏的话,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委屈,泪水夺眶而出。她抬起头,脸上满是泪痕,哭诉道:“回禀姑奶奶,大老爷不仅要逼奴婢做小妾,还想抢占老太太的私库。老太太病重没了法子,把身契给了奴婢,并让紫鹃带我出府的。此事奴婢本不想告诉姑奶奶,怕伤了姑奶奶的心,却还是被姑奶奶发现了,奴婢罪该万死。” 她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磕头,额头与地面撞击,发出沉闷的声响。
贾敏连忙上前扶起鸳鸯,说道:“好啦!你们不要如此了,起来吧。这次我回荣府后,就己经了解了不少龌龊之事。只是你们方才谈论的那些事情,还是让我感到意外,想不到荣府己经落败到如此程度。” 贾敏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失望,她微微摇了摇头,仿佛在叹息家族的衰落。鸳鸯和紫鹃缓缓起身,可还没等她们站稳,就听到贾敏突然轻喝一声:“紫鹃,继续跪着,知情不报,该当何罪?” 贾敏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紧紧地盯着紫鹃。
紫鹃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吓得浑身一颤,连忙又跪下,声音带着哭腔:“夫人,是奴婢错了,请夫人责罚。” 鸳鸯见状,也赶紧跪在一旁,急切地说道:“姑奶奶,此事因奴婢而起,还是责罚奴婢吧。” 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焦急与愧疚,似乎想要替紫鹃承担所有的过错。
黛玉见此情景,心中一紧。她拉着母亲的衣襟,眼睛里闪烁着泪光,央求道:“母亲,还是原谅两位姐姐吧。毕竟鸳鸯姐姐也是被逼无奈,紫鹃姐姐要是不救,岂不是会后悔的。” 黛玉的声音软糯,带着一丝撒娇的意味,她的眼神中满是哀求,希望母亲能够网开一面。
贾敏看着女儿那楚楚可怜的模样,心中的怒火顿时消散了不少。她轻轻地抚摸着黛玉的发髻,发丝在她的指尖滑过,仿佛在安抚着女儿,也在平复着自己的情绪。“话虽如此,但犯错就不能不罚。那就罚你们每日陪着黛玉读书,不可懈怠。” 贾敏的声音变得柔和起来,带着一丝宠溺。
黛玉一听,脸上顿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她高兴地说道:“太好了,多了鸳鸯姐姐陪着了。” 她的眼睛弯成了月牙,嘴角上扬,露出两颗洁白的小虎牙,那纯真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两女听了,心头顿时一松。她们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感激,连忙回复:“谢谢夫人(姑奶奶)、小姐,奴婢必当认真陪伴小姐读书。” 她们的声音中充满了喜悦与感激,仿佛获得了莫大的恩赐。
贾敏看着她们,又轻轻地叹了口气。“好了,都起来吧。鸳鸯,听方才之言,你回家也可能遭遇不幸,要不你就留在我们林府,不用回应天府了。” 贾敏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她试图为鸳鸯找到一个安全的归宿。
鸳鸯微微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她感激地说道:“谢夫人。依奴婢推测,如果大老爷知道了此事,必会向姑奶奶您索要奴婢。那时,可就让姑奶奶不便应对了。毕竟……” 鸳鸯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似乎在为贾敏考虑。
贾敏轻轻点点头,她明白鸳鸯的顾虑。“我明白了,这事是我考虑不周。到达扬州后,我会派人送你回应天府,至于去应天府哪里,到时候由你自己决定。” 贾敏的声音坚定而温柔,她在心中默默想到了一个出口,那就是贾化那里。这个曾给予自己夫妇诸多帮助的人。他提供的治病良方,让自己和黛玉的身体逐渐好转;指点夫君的制盐新法,或许能改变林家的命运;还点明贾府的隐患,让自己对荣府有了清醒的认知。想到这些,贾敏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对贾化充满了感激与敬意。
“谢谢夫人。” 鸳鸯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此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脸上,仿佛预示前路光明。
官船在江面上平稳地行驶着,微风轻拂,船帆鼓满,顺风顺水地朝着扬州前行。贾敏站在船头,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心中思绪万千。她身着一袭淡蓝色的锦袍,衣角在风中轻轻飘动,发丝也随之飞扬,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愁绪。
数日后,官船顺利抵达扬州。前来接驾的管家严守平快步走上前来,他身着一身黑色的长袍,头戴一顶黑色的小帽,神色恭敬,对着贾敏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夫人,老爷昨日才去应天府赴会,说是应天府知府贾大人相邀。如果夫人愿意,可以前去会合。” 管家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着贾敏的神色。
贾敏听罢,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她微微点头,轻声说道:“如此甚好,我自然愿意。” 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急切。在她心中,不仅可以顺道护送鸳鸯,而且她也期待着再次见到那人。想到这里,她的脸颊微微泛红,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