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每到五月,便是蘇州小麦成熟的季节。
作为鱼米之乡。
彼时的苏州,采取一年两熟的复种制,小麦和水稻轮种。
麦浪滚滚穗飘香,又是一年收割忙。
行走在吴县的农田里。
金灿灿的麦穗,在阳光照耀下随风摇曳。
赵家的佃农,以及雇佣的流民,拿着镰刀走进麦田,收割小麦,确保颗粒归仓。
田间地头,一片抢收小麦的繁忙景象。
……
某处田间上。
赵长生正在和赵谏兴,视察小麦收割情况。
他们看着佃农和流民们,不知疲倦的割麦。
赵谏兴满意道:“前些年,赵家的佃农做工时,往往会偷奸耍滑,趁机休息。
而今年,老夫发现佃农也好,流民也罢,全都兢兢业业,废寝忘食。
他们干活有条不紊,手脚麻利,很快就能收割完一亩麦田。”
话音落下。
赵长生微微一笑。
系统奖励的农业礼包里,有家族农业吃苦耐劳光环。
赵家农林牧渔所有领域的佃农,个个吃苦耐劳,干起活来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先前的养蚕如此。
现在的割麦,亦是如此!
赵谏兴继续说道:“今年吴县雨水充沛,没有任何自然灾害。
麦田里的麦穗紧实,产量高,质量佳。
对我赵家而言。
无疑是个好年份!”
“是极!”
赵长生再次点头。
系统奖励的家族农业气候改变光环,能让赵家所有农田不受天灾袭扰。
温度、湿度、气候、降水、光照、温差等等,最适合农业种植。
这么好的气候。
赵家每亩农田,都会产量暴涨。
这时,家仆赵福,急匆匆的来到两人身边。
他欣喜若狂道:“族长,五郎,大喜!
赵家的佃户们,刚刚对数亩麦田,分别进行称重。
每亩麦田,亩产都达到十石,是去年亩产的十倍!”
“亩产十石?”
赵谏兴眼前一亮。
往年,赵家的农田,小麦亩产也就110斤,120斤的样子,差不多一石。
而今年……
赵家的农田,亩产竟然翻了十倍!
这也太令人惊讶了!
想到这里。
赵谏兴从怀里掏出算盘,一边打算盘一边说道:“市面上一贯钱,能买16斗小麦。
赵家麦田亩产十石,也就是100斗。
算下来,每亩小麦,能卖6贯250文。
赵家有10万亩农田,种植小麦。
若是都能达到十石亩产。
10万亩农田,能为赵家带来62万5000贯的收益!
再刨去雇佣流民,以及其他开支。
赵家今年种植的小麦,也能给家族带来50余万贯的收益!”
越是计算。
赵谏兴就越是兴奋。
相比养蚕带来的收益。
明显小麦的产量,更让他兴奋!
要知道。
家里有粮,心中不慌。
赵家的10万亩农田,产出100万石的小麦。
这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小麦可以磨成面粉食用。
剩下的麦麸。
可以喂猪、喂鸡等,作用无穷。
选择出售赚钱,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当然……
每年粮食的价格,是波动的。
价格高点时。
赵家可以对外出售100万石粮食。
价格低点时。
赵家可以将粮食堆积在赵家粮仓,任凭外界粮价起起伏伏。
此时,赵长生也面带笑意。
他心里清楚。
无论是农耕帝制时代,还是未来的21世纪。
粮食都是人类的绝对刚需。
你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不能没有粮食。
农业和粮食生产,在大唐属于“治世之先务,立国之根本”。
粮食这东西,可以多,多到把粮食喂猪。
但绝对不能少!
“呼~~”
赵谏兴轻舒一口气,对赵福吩咐道:“你派人雇佣更多流民,让他们前来收割小麦,务必要按时将所有小麦颗粒归仓!”
“是,五郎!”
赵福点点头,应声离去。
近几年来。
赵氏商行,从大唐各州收留了许多流民。
对流民而言。
只要有一口饭吃,完全不在乎身处何地。
海量流民,来到蘇州后。
部分人,前往赵家的酿酒工坊、制茶工坊、纺织工坊、药材工坊、果蔬工坊、玻璃暖棚,做工获取报酬。
部分人,前往赵家的玻璃工坊、白纸工坊、香皂工坊、香水工坊、造船工坊、炼铁工坊,做工获取报酬。
部分人,给赵家耕地、种植小麦、养蚕、种药材、种葡萄、种果树、捕鱼、养殖牲畜等,做工获取报酬。
林林总总加起来。
为赵家做工的流民,数量已经超过上万人!
在流民们眼里。
为赵家做工,包吃包住,且报酬很高。
绝对是天下一等一的好营生!
……
看着赵福离去的身影。
赵谏兴开口道:“长生,你先前为家族制定了发展计划,将300万贯资金用于购置良田,从事农业。
仅仅五个月时间过去。
养蚕和小麦,就能给家族带来150万贯以上的收入。
这一点,真的很令人吃惊。
用不了两年。
300万贯资金,就能收回成本。”
“叔父过奖!”
赵长生谦虚道:“地泽万物,农业是天。
我赵家藏书楼,现有书籍40万卷,藏书之丰闻名天下。
即使今后我赵家无人在朝为官,赵氏商行也不复存在,家族没落。
光凭家族藏书和族田。
我赵家迟早会有东山再起的这一天!”
话音落下。
赵谏兴附和点头。
一朝天子一朝臣。
谁也不敢保证。
赵家会一直有人在朝为官。
只要族田不流失。
后世子孙有书读。
赵家迟早会诞生优秀的族人,从而庇佑赵家,永远绵延下去。
……
赵家麦田亩产十石的消息。
很快从流民之口,传遍了整个蘇州。
对此,蘇州百姓们议论纷纷。
“呜呼!赵家麦田亩产十石?”
“嗟夫!赵家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在下很想知道,赵家莫非有更好的麦种?”
“吾家麦田,亩产一石。而赵家的麦田,一亩抵得上吾家十亩!”
“照此说来,赵家种植小麦的十万亩麦田,岂不是相当于外界的一百万亩?”
“噫吁嚱!赵家真是受上苍眷顾!先前听闻赵家养春蚕盈利百万贯,现在他们又种出亩产十石的小麦……”
“赵家的麦田,绝对算得上风水宝地。今年赵家赚得盆满钵满,真是令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