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内阁外进来了一个太监。
“禀陛下,人带到了。”
朱权点点头,“带进来。”
“遵旨。”太监领命,然后退出了内阁。
紧接着就领着两人进了内阁,一个身穿锦衣卫服饰,明显是锦衣卫。
另一个人身穿北元服饰,还是个女子。
显然是俘虏当中的一个,毕竟北元已灭,还穿着这个服饰的只会是俘虏。
而且蒙古成年的是没有男子的。
现存男子只有老幼,青壮男子在那一战已经全部覆灭了。
“臣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张琛,参见陛下。”
张琛跪下行礼。
“北元塔塔里木格,参见大明皇帝。”
这个女子也是跟着行礼道。
朱权嗯了一声,“不必多礼,张琛,朕问你,这奏折上写的是真的吗?反贪局的人,真的牵扯其中?”
“陛下圣明,真的有反贪局的牵扯其中。”张琛回答道。
“确定不是你们锦衣卫诬陷?”
朱权再问。
刚起身的张琛吓得立马又跪下去了。
“绝不是诬陷!陛下你派反贪局的随同传旨人员前往边关,代天巡牧,边关将领就给那个反贪局的人送了八个北元女子呢,还有黄金三百两,那几天可谓是夜夜笙歌!她就是人证,是那八个女子当中的一个,余下七个女子,事后不堪受辱,全部自尽,唯独她活下来了,她还是被锦衣卫救下来的,否则她也自刎了。”
张琛连忙回答道。
张琛听到这事儿,本来是不打算管的。
但是一听说涉及反贪局的事儿,张琛那可就有兴趣了,派人尽心尽力彻查,还一路护送人上京,日夜兼程。
朱权点点头,“塔塔里木格,朕问你,他说的是真的吗?”
塔塔里木格听到这话,抬头看向了朱权。
“大胆!你敢直视天颜,是想刺王杀驾吗?”王纯卅呵斥道。
可是塔塔里木格的目光没有退缩。
“在回答陛下这个问题之前,我要问问陛下,你的圣旨究竟是能号令天下的,还是一纸空谈!”
“大胆!圣旨乃天子之言,圣天子言出法随,一言出则天下遵,谁敢不遵就得死!你敢说圣旨是一纸空谈!”徐允恭也站出来呵斥道。
“那为什么朝廷的恩旨到了边关,就是一纸空谈!”
塔塔里木格一句话怼得徐允恭没话说了。
因为塔塔里木格说的是事实,这事儿已经闹到了御前。
徐允恭也感觉事情很大条,边关大将都是朝廷重臣,换句话说,都是从京营出去的。
估计这事儿又得让整个京营遭骂。
“奏折上说,你们被他们当做玩物,随意赏赐他人,任人欺辱,命如蝼蚁,把老弱病残全部安排离开边关,分往各地,年轻女子全部留在了边关。
可是朕早在御林军回朝之后,就已经下旨,将你们全部分往各地,给你们组建新的家庭,融入大明的生活,从圣旨下达的那一刻开始,旨到即行。
你们当中任何遵旨的人都享受大明子民的一切权力,从那一刻开始,你们不再是俘虏,而是大明子民,朕实在是难以相信,边关将领能纵容士兵干出这等事。”
朱权摇了摇头。
这些女子杀了太亏了,大明需要繁衍人口,朱权才留他们一命,分往各地,给各地没有成婚的人分媳妇儿。
然后努力繁衍后代。
但是这奏折上说的,让朱权很难相信。
“旨到即行?我们是大明子民?那这上面的难道是假的吗?”
塔塔里木格从背上取下了一个竹筒。
“护驾!”徐允恭一个闪身挡在朱权面前,以为塔塔里木格是要行刺。
张琛解释道,“她不是刺客,不是。”
塔塔里木格从这个竹筒里取出了一张画,一张的巨大的画。
塔塔里木格将之抖开,和张琛一起将画展现在了众人面前。
朱权瞪大了眼眸,站了起来。
内阁大臣,两部尚书齐齐大惊失色。
这上面画的,都是真的吗?
“这幅画里画的,是我亲眼所见,这是许多人一起画的,然后拼接在一起的,这就是你们天朝上国的作为吗?你们跟蛮夷,有什么区别?”
塔塔里木格说着,还抹了一把眼泪。
这幅画鲜红如血,好似血迹未干。
“陛下,当时反贪局的人也看到了这场腐败,但是他们没有阻止,反而同流合污,反贪局的人,自已都腐败啊!还说什么反贪反腐?这画的后面,上万北元女子按了手印,他们不会写什么万民书,但是他们都保证这画上的图,都是真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当街凌辱,尸横遍野,不计其数。”
张琛也是义愤填膺的道。
对北元的事情,张琛并不感兴趣。
但是张琛对弄倒反贪局很有兴趣,自反贪局成立以来,锦衣卫的日子可都不好过。
随着这张画被转过来,果然后面按满了血手印。
“大明皇帝,大明子民的陛下!你说旨到即行,我们是大明的子民,可你却纵容大明的将军和兵士肆意欺凌同为大明子民的我们吗?这就是天朝上国吗?你们先是灭了我们北元,杀绝了我们北元青壮男子,让我们多少人失去家庭,然后又如此折辱我们,那为什么不让我们也死在战场上,呜呜呜呜。”
塔塔里木格说着,甚至大声着质问起了朱权。
朱权对这件事情虽然同情,但不足以让朱权气愤,朱权气愤的是堂堂边关大将,竟纵容士兵干出这等事情。
对圣旨阳奉阴违,目无皇权。
如此将领,不杀不行。
“内阁的意见呢?”
朱权闭上了双眼,不再看那张图,而是问起了内阁的意见。
“内阁的意见是,凡参与士兵,全斩!所有将领,满门抄斩,并夷三族!以免其余边境将士习此不良之风。”王纯卅代表内阁,说出了自已的建议。
“谁去呢?反贪局的去了,都腐败了。”
朱权又问。
派哪个将领去执行呢?
王纯卅回答道,“内阁的意见是,派御林军携带重武器前往,凡有抗命,格杀勿论!绝不能让这股不良风气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