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了新年,大明逐渐从热闹变回了原本平平淡淡的环境。
齐兴宇放值后刚打算回家,就被李善长的管家拦住了去路。
“齐所正,我家老爷要见你一面,和纺织厂有关。”
齐兴宇点了点头,跟上了李善长管家的脚步。
来到李府,李善长早已泡好了茶,就等齐兴宇入座。
齐兴宇来了多次,经常和李府的工匠商量,如何改进优化脚踏缝纫机,尤其是关于身高这一点。
汉地虽然和平了十五年,但是元末多年的战乱,还是让这一代的主要劳动力,都营养不良。
普通百姓家的女子,一般也就一米五左右,高一些的会有一米六。
男性则大部分都在一米六,一米七已经算是人群中很高的一批人。
百年战乱,给汉人留下的是需要两三代人才能恢复的伤疤。
“怎么了?缝纫机还有什么问题吗?”
齐兴宇随便拿起一杯茶,轻轻抿了一口。
茶叶入口,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喝起来味道和朱标常喝的龙井味道不同,但是具体哪里不一样,齐兴宇也说不上来。
这么好的茶叶给齐兴宇喝,属于是牛嚼牡丹,实在是浪费。
李善长摇了摇头:“没有任何问题,工人已经签下了长约,现在就等场地办好,其余的都不是问题。”
“今天来找你有另外一件事。”
“上次你说,你能制造出一种让所有织布女工都失业的机器,可以一台机器比得上一百个女工。”
“我的老朋友听说了你的话,很想见识见识,想要和你在这件事上合作,你看如何?”
齐兴宇微微一愣,随后摇了摇头:“不合作。”
齐兴宇的果断拒绝,让李善长闻言也愣了一下。
“什么条件你都不听一下?”
齐兴宇摇头:“不听,没有任何意义。”
见李善长皱眉疑惑,齐兴宇叹息一声,开口解释道:“没有意义的原因很简单,只需要一百台这样的机器,就能直接在一个月内榨干大明的蚕丝储备。”
“看起来这机器厉害,可是那些女工怎么办?”
“便是做心狠手辣的商人,不在乎女工的死活,那大明的蚕丝也是不够持续生产,到时候为了这机器设计的配套设备,可能要生产一个月,停工半年。”
“这一套高成本的设备,怕不是要几年乃至十多年才会回本,所以很不划算。”
听到齐兴宇这么说,李善长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齐所正是在担心缠丝的问题?这不是什么问题,我的老朋友早就考虑好了。”
齐兴宇瞥了一眼李善长,淡淡的说道:“改稻为桑?”
李善长顿了顿,眼底露出一丝诧异。
“你是早就有想法?不对,我才刚刚跟你说,这么看来你是一瞬间想到的。”
“确实,我那个老朋友,有这种想法。”
齐兴宇无奈仰天长叹:“这种诛九族的事,也算是合作?不是拉着我进火坑?”
“别弄了,改稻为桑到最后必然要掉脑袋,老老实实做一些下游的小生意就行了。”
李善长闻言不解:“这怎么能是火坑掉脑袋呢?”
“一来为大明创收,二来也能让当地老百姓更赚钱。”
“三方共赢,何罪之有?”
齐兴宇面不改色,立刻在脑海中搜索大明王朝的经典剧情。
“第一,老百姓刚刚平稳十几年,土地对于这些经历过饿殍遍野的百姓来说,是有格外感情的,你要如何让老百姓摒弃这种安全感,去搏一搏养蚕赚钱?”
“第二,土地谁来负责收,谁来负责管理,陛下会如何看待这件事?”
“第三,商人无利不起早,扩大了养殖那按理来说成本就会下降,可是桑农又想多卖银子,这矛矛盾该如何解决?”
“第四,好的丝绸产自于川渝和浙江,如果扩大桑田生产,必然会让这两个本不富裕的地方更加缺粮食,到时候粮食必须从外省运输,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保证农民购买到的粮食不会涨价?”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多产出来的丝绸,消费给谁?”
很显然,齐兴宇这五个问题直指核心,直接让李善长哑口无言。
到不是李善长不聪明,想不到这些问题。
主要是李善长的阶级不同,他看问题的方式也有问题。
很显然,李善长虽然已经不再当官,但是李善长看待问题的时候,还是抱有一种“百姓愚昧”。
以及“这都是为你好”的傲慢感。
在治国治民之中,傲慢就是一个权力走向衰败的祸根。
李善长呆愣许久,瞳孔微微颤动。
过了好半天,才哈哈大笑起来,只是笑声中充满了苦涩。
“亏我自认为大明的子房,看来是我多想了,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居然一个都没想到。”
“老夫,受教了。”
李善长天生聪慧,自然只需要轻轻点拨就能听明白。
齐兴宇看着已经顿悟了的李善长,幽幽开口,说下了一句后世的名言。
“弱小和无知从来都不是帝国崩溃的原因,傲慢才是。”
此言不愧是后世名言,话一出口就如同天大洪钟笼罩住李善长,让李善长感觉到从骨髓深处涌起的震惊。
“大明……有君乃是幸事。”
“齐所正放心,哪怕我那老朋友不听此言,老夫也会极力劝阻与他,定不会做出天下人皆讨不到好处的事。”
齐兴宇放下喝完的茶杯,对李善长说道:“还有别的事?”
李善长摇了摇头:“没了,今日找齐所正,所为的就是这一件事。”
齐兴宇叹息一声:“韩国公若是平时无事,少看一些经典名著,不如到农村包下一块田地,和农民同吃同劳。”
“单单是知道农民过的苦有什么意义?没有经历过怎么牢记在心。”
“对了,回头我便和陛下提议,日后官员选拔任免,必须要有在民间和农民同劳同苦的过往。”
“这种人即便是成了贪官,也知道百姓的底线在哪,好歹不会做出大乱子,比那些只知道看圣贤书的人,强上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