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齐兴宇早早来到周柱的铁匠铺。
“老周,你这起的挺早啊。”
周柱看到来者是齐兴宇,连忙笑呵呵的迎上来:“刚开门,齐大人今天来又要打造什么?”
齐兴宇摇摇头:“什么都不打造,今天来给你派个大活。”
“我和韩国公签了合约,就是缝纫机的生意。”
“第一批要造二十台机器,两个月内做出来,你能接下多少。”
“我和你说,做一台刨了成本,白银一两做手工费。”
周柱一听这话,立刻震惊的看向齐兴宇。
“一两银子一台?这不行,这也太贵了,两三百文就可以了。”
齐兴宇连忙摆手:“别在这自已给自已压价,这钱又不是白给你的,是有条件的。”
“两个月时间,而且质量也要保证足够好。”
周柱见状,也不再推脱,立刻就说到:“大人放心吧,两个月二十台妥妥能做出来。”
“我让我的徒弟们都各自负责一个部件,做起来很快的。”
齐兴宇点点头,从袖兜中掏出两张纸。
“同意的话就把合同签了吧,不认字的话那就找个认字的帮你看。”
周柱闻言立刻就叫来认字的小徒弟。
忙活了一会,周柱笑呵呵的签下了合同。
“大人您就放心吧,两个月时间妥妥给你做出来。”
其实缝纫机的使用也不是完全没有门槛,只是这些工作都被齐兴宇甩给了李善长。
第一台试验机昨晚连夜送到了李善长的家里,到时候怎么培养女工,就看李善长自已安排了。
照例上值点卯,齐兴宇看着已经完工的神器局,立刻就开始招呼手下的匠人,开始分配工作。
“你们这组回头和户部印刷局的匠人取取经,争取尽快把蒸汽机再造几台出来。”
“你们这组跟我一起去继续实验蚀刻模板。”
“你们……研究研究发电机的图纸,根据我给的工艺,想办法制造出圆形的磁石。”
“诸位,今天开始,跟着我一起改变世界吧!”
随着齐兴宇的一声令下,匠人们被齐兴宇分为三个分组。
作为匠头的老刘跟着齐兴宇一起,研究化学蚀刻。
主要是化学蚀刻这个东西着实让老刘感觉神奇,同时心想,这是不是可以用在字模上,这样字模能变的更耐用,到时候印刷也会更方便。
就在日子平平淡淡的时候,倭寇岛上的局势正在风起云涌。
陆仲亨看着面前被绑住手脚,走路外八字的倭寇,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把他们都运到佐渡金山,让他们去开矿……对了,让他们养好伤再去,免得伤口崩开死了。”
“虽然都是蛮夷,但是他们要是死光了,谁给我大明挖矿?”
副将在一旁接下命令,立刻就安排这群倭寇坐上前往佐渡金山的矿船。
此时此刻的大明虽然穷,但是也没有穷到后来的明末那种地步。
大明虽然有意苛责奴隶,可是在大国气度上,还是让这群倭寇奴隶过上了他们想象不到的日子。
因为倭寇岛没多少能种田的田地,所以大部分百姓吃的东西都是山海中的动物。
为了保证将士们能吃饱饭,陆仲亨便经常派人出海打渔,至于蔬菜和米饭,那就直接倭寇这边攻城强取。
强取之后分配土地给奴隶,让奴隶在这种地种菜,以供养大明的士兵。
毕竟日后随着在倭寇和大明之间频繁来往,若是吃食全都依靠朝廷的供给,那也实在是消耗太大。
与其和朝廷要粮食,还不如在倭寇岛自给自足,说不定日后此地会变成哪个王爷的封国,自已治理的这么好,兴许那王爷还能乘自已的人情。
至于倭寇这边南北势力,那就完全没被陆仲亨放在眼里。
别说是现在有栓动步枪和尖头火炮了,就算之前没有这些东西,大明打倭寇那都是一打一个不吱声。
就倭寇这边最大的神都奈良城,陆仲亨曾用望远镜远远看过一眼。
不过三米高的城墙,也就能防一防当地这些一米三四的小倭寇了。
想大明士兵,一个个都是一米七起步,打倭寇就和大人打孩子一样简单。
更重要的是,倭寇这边的铠甲和刀剑,那都是什么烂怂的东西,放在大明也就是给前线小兵用的,放在任何一个百户总旗身上,都看不上这种铠甲。
过了一会,副将赶了回来:“将军,有贼寇袭击我们的营地。”
陆仲亨表情没有任何变化,淡淡的问道:“多少人啊。”
副将开口说道:“大概二十多人,好像是附近一个村子的壮劳力,似乎是打算赶走我们。”
陆仲亨摆了摆手:“你带百十来人去那个村子,愿意当奴隶的阉掉留下来,不愿意的直接筑成京观。”
“留地不留人,没必要讲太多的仁慈。”
副将接下命令,立刻转身就去点兵。
这个时候参谋又从屋外进来。
“将军,第一批粗银可以运回大明了,三艘船,粗计最后能冶炼出十万两左右。”
听到这个数字,陆仲亨少有的露出一丝笑容。
“果然啊,我的想法就是正确的,开什么矿道,下什么深井,有着无限的劳力为何还要做这么麻烦的事。”
“你回头让这三艘船回去复命,顺便带更多的士兵回来。”
“我要抓更多的奴隶,直接把这个佐渡和石见这两座金山银山,挖成盆地!”
参谋扯了扯嘴角,不过因为使用的劳力都是抓来的倭寇,也不用给银子,参谋也没多说什么。
这要是在大明,敢做这种惊天的大工程,那不妥妥要被都察院弹劾?
不过这里是倭寇岛,而且民夫也是抓来的奴隶,那这么干就无所谓了。
吃的不是大明的粮,用的不是大明的人,赚的钱都是大明的,随便你怎么祸祸,反正造别人家的家底不心疼。
浩浩荡荡的船队从建好的港口出发,直接开往江浙地区,打算在江浙港口换成河船,然后用一艘艘河船带回来的粗银,给应天的老百姓提振一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