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冬天大雪覆盖了整条街。
应天城边新开了一道城门,门外叮叮当当的传来施工的声音。
“也不知道陛下怎么想的,大冬天的居然还要施工。”工部的官员无奈的摇摇头。
另一个官员摆了摆手:“陛下要做那就做,别说那么多。”
二人沉默下来,静静的看着征召来的民夫,将一个个打碎的石头平铺在地上。
没错,这些民夫正在做的正是铁轨。
齐兴宇在得知朱元璋要在冬季就开工的时候,整个人也是懵逼的。
哪有大冬天就开工的?现在是十四世纪,可不是二十一世纪。
但是老朱下定了决心,也不知道着急什么,但是谁让人家是皇帝呢,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齐兴宇无奈,只能赶着把更加完善的铁轨设计交给了朱元璋。
枕木的两侧需要钢筋或者别的东西固定,否则火车经过的次数多了,枕木就会跑偏。
而铁轨之间还需要预留一定的间隔。
而这次施工最重要的,便是如何生产出铁轨。
火车能用小材料拼出来,但是铁轨可不行一段一段的。
之前铁轨的生产,还是印刷局拜托人手搓出来的,一开始齐兴宇并不知道,以为是赵大海自已想办法改进机械生产的铁轨。
一想到手搓出来的铁轨居然没脱轨,齐兴宇就暗自庆幸赵大海没有让自已上火车。
无奈,齐兴宇只能在设计一个辊轧机,因为没有电机,辊轧机只能通过蒸汽动力传动。
这样的传动方式虽然更具有力量,但是很显然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安全,一旦启动等到在关闭,那就需要等一段时间。
虽然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意外,但是一旦出现了意外,只怕要献祭的就是一条人命。
无奈的摇摇头,既然朱元璋需要,那就给朱元璋设计吧。
将设计图画好,交给已经被调到火车部门的赵大海,齐兴宇语重心长的说道:“记住了,这个机器一定要多做实验。”
“还有这个东西很危险,一旦出了什么意外……只怕人救救不回来。”
赵大海沉默着点点头,看着这个能生产固定规格铁轨的辊轧机,眼神中闪出一阵光。
看着赵大海着迷的样子,齐兴宇无奈的摇摇头。
此时的北平。
朱棣带着徐妙云,看着正在施工拆除的火车站选址,微微皱起眉头。
徐妙云敏锐的注意到朱棣的皱眉,担忧的问道:“夫君,是有什么事吗?”
朱棣叹息一声:“这个齐兴宇,着实大才……比万户那人还要有才。”
徐妙云看着面前的施工现场,若有所思的说道:“原来这个吞弹而动的火车,就是齐兴宇发明的?”
“倒是经常听你念叨这个人。”
朱棣点点头:“妙云,你能想象吗,日后在回应天,一天一夜便能到地方。”
“这是运输方式的翻天覆地的改变,日后两地之间的行商,将会大大减少。”
“因为这火车除了能运送人员,还能换上铁柜子车厢,煤炭、粮食、甚至是水都能运输。”
“有了火车,未来所谓的藩王造反,只怕再也不存在了。”
徐妙云沉默着站在一旁。
传统的从一条线一直修到终点,这种施工的速度太慢了,所以齐兴宇提议,选择几个重要的节点,让这些节点同时向着特定的节点开始施工。
这样一来,铁轨就成了多地同时修建铁轨地基,能大大缩短铁轨施工的时间。
时间一晃,便来到了腊月二十八。
又一个新年,过了今年之后,唐小柒也算是正式成年了。
这一年时间,唐小柒少见的多了一个新朋友。
大明的福清公主,朱玉茹。
两个少女一个安静,一个活泼,看着二人在前面转悠,齐兴宇疑惑俩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是怎么成为朋友的。
秉持着和其他有朱家血脉的人保持距离,齐兴宇对朱玉茹一直都是不冷不热的态度。
朱玉茹和他说话,他会回答,但是让齐兴宇和朱玉茹主动对话,那齐兴宇是绝对不敢的。
二人在街上转着,东看看西瞧瞧,一会拿起一个发簪,偶尔还会转到卖成衣的小店,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看的裙子。
看着比刚刚穿越而来更加花哨的裙子,齐兴宇心中确定,老朱应该是见到民间对美的追求实在无法控制,索性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两位客官,这可是我们店最新上的裙子,您也不用担心不合适,我们店也支持定做的。”
“您看看这花纹,可都是最近缝纫机秀出来的图案,比手工缝制的,不知道精细多少呢。”
听到店家的介绍,齐兴宇差点没忍住笑意。
想不到在大明,机械出产的东西反而比人工好了。
不过这应该是因为缝纫机是新东西,估计再过几年,人手工缝纫的又会成为更大的噱头。
从生产的精细度来看,显然是机械的比人工的要更好。
但是因为更费时费力,外加所谓的心血存在,人手工制作的东西往往会增加更大的附加价值。
因为店内卖的都是女衣,齐兴宇进不去,只能在门外安静的等着。
过了片刻后,传来朱玉茹豪爽的声音:“这二十套,每一套在做一个差色的版本,一共四十件。你们什么时候能做好?”
店家的声音传来:“四十件?两位客官,我们这是小店,想要做出来,只怕要一个月。”
紧接着,便听到朱玉茹的声音继续说道:“无妨,这两套尽快做出来。”
齐兴宇听着朱玉茹豪爽的对话,啧啧称奇。
这是老朱现在有钱了,开始给皇子皇女更多的零花钱了?
以前朱元璋赏赐,听说都是赏赐物件,虽然有价值,可是作为皇子皇女,也不敢拿出去售卖。
无奈的摇摇头,最近一年朱玉茹往自已家跑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老朱也不知道管一管。
不会真打算让自已当他女婿吧?那也太操蛋了。
自已才和老朱提过摊丁入亩等政策,转头就要成为皇亲,那岂不是自已造自已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