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朝直播间:我在古代带货搞基建

第16章 第十六章

加入书架
书名:
万朝直播间:我在古代带货搞基建
作者:
油炸车李子
本章字数:
4326
更新时间:
2025-06-11

牟孖却死死盯着车架的形变,冷静地判断:

“继续走,这是在磨合期。”

马车在工坊外的土路上颠簸前行,每过一个坑洼,牟孖都在心里默数,神经紧绷到了极点。

当走到第一百步时,那令人不安的 “吱呀” 声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轴承均匀而规律的滚动声。

牟孖跳下车,顾不上裙摆沾满泥土,立刻检查辕杆连接处。

只见淬火层表面出现了细微的裂纹 —— 这不是损坏,而是金属在压力下形成的强化纹路。

“成了!”

阿柱兴奋得跳了起来,不小心打翻了脚边的水桶,水花西溅,溅在牟孖满是油污的衣袍上,可她却浑然不觉。

李长弓颤抖着双手抚摸着辕杆,声音哽咽:“牟大人,这车架能承受三千五百斤... 简首是铁打的脊梁!”

"看到了吗?"

她勒住马缰,指向单辕车散落的粟米,

"这两千斤货物,损耗三成便是六百斤,够三十户人家吃一年。"

又拍拍双辕车车厢,"我这三千斤,损耗不到三成。"

赵万金的织金锦袍在热浪中微微颤动,手中檀木折扇 "啪" 地合上,扇骨敲击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这位咸阳商会会长眯起眼睛,望着正在调试的双辕马车,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算计:

"你这轴承虽好,可造价几何?莫不是要掏空我等的钱袋子?"

围观的商贾们顿时骚动起来,绸缎商王富贵扯着嗓子喊道:

"就是!换一副轴承的钱,够我买两匹好马了!"

人群中响起阵阵附和,唾沫星子混着工坊里的铁屑飞扬。

牟孖站在马车旁,工装裤腿还沾着昨日调试时的润滑油,她抬手擦了把汗,露出腕间被轴承划伤的新鲜疤痕。

"诸位且看。"

她的声音不大,却像淬火的铁器般清晰。

从袖中取出的账本边角己经磨得起毛,密密麻麻的字迹间夹着几片干枯的草叶 —— 那是她前日去铁矿场考察时沾上的。

"铸铁套环单做,成本五铢钱,但滚珠打磨损耗率七成,的确昂贵。"

她翻动账本的手指顿了顿,指尖划过某行用朱砂标注的数据。

人群中响起倒抽冷气的声音。

香料商李胖子摇着团扇嘟囔:

"损耗七成?这不是把钱往渭水里扔吗!"

牟孖不慌不忙,指向工坊深处正在运作的巨大铸模。

青铜浇铸的模具足有两人高,八名工匠合力转动轮盘,通红的铁水顺着凹槽注入,蒸腾的热气中,隐约可见轴承套环的雏形。

"但用此模具,"

她提高声调,

"一日可产轴承百套。

规模上去了,成本自然就下来了。"

说着翻开账本最后一页,上面用娟秀的小楷写着:

"批量生产后,每套轴承成本降至两铢。"

阳光穿过工坊的天窗,照在数字上泛着金色的光。

赵万金的瞳孔微微收缩,折扇无意识地敲打着手心。

他忽然想起上个月从巴蜀运来的蜀锦,十匹里倒有三匹在颠簸中损毁。

若是用这改良马车... 老商贾喉结动了动,却依然嘴硬:

"话是这么说,可谁知道这玩意儿经不经得起长途折腾?"

"赵会长若是不信 ——"

牟孖解开马车车厢的苫布,露出里面码放整齐的石锁,

"这三千斤货物,明日便随商会车队运往陇西。路上的损耗、节省的时间,咱们秋后算账。"

她的目光扫过众人,落在赵万金腰间的和田玉上,

"若是输了,我分文不取;若是赢了..."

"若是赢了,我咸阳商会便带头换车!"

赵万金突然大笑,折扇指向天边的落日,

"就看牟大人有没有这个本事,让这铁疙瘩比我的马队更快!"

人群中爆发出哄笑,却带着几分跃跃欲试的兴奋。

接下来的日子,工坊成了不夜城。

苏晚晚吃住都在铸模旁,困了就靠在滚烫的铁砧上眯一会儿。

李长弓带着工匠们改进模具,青铜浇铸时的热浪常常将眉毛燎焦;

阿柱发明了滚珠自动筛选机,利用磁铁和斜面,将合格率提升到九成;

就连负责做饭的伙夫老周,都琢磨出用草木灰淬火的新法子。

当第一缕朝阳爬上工坊的飞檐时,十五辆改良马车整齐排列在官道上。

车辕上的双马悠闲地嚼着草料,轴承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

苏晚晚抚摸着新车的辕杆,指尖传来金属特有的凉意。

她想起刚到秦朝时,在渭水边看到的那辆翻倒的盐车,车夫绝望的哭喊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商贾们陆陆续续赶来,赵万金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装满货物的传统单辕车。

他望着改良马车,突然开口:

"牟大人,若是真能成,我倒想请你给商会的车队都换上这玩意儿。"

老商贾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牟孖笑了笑,翻身上车。

缰绳在手中轻抖,马车缓缓启动,轴承转动的轻响混着马蹄声,像一首从未听过的曲子。

她回头望去,工坊门口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李长弓带着工匠们站在最前面,老人脸上的皱纹里都藏着骄傲。

车队渐渐远去,扬起的尘土中,牟孖仿佛看见未来的大秦官道上,无数辆改良马车川流不息。

这些带着轴承的车轮,将碾碎旧时代的车辙,载着粮食、丝绸和希望,驶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而她掌心的茧子、身上的伤疤,终将成为这个时代最珍贵的勋章。

她突然想起系统里的历史资料 —— 未来的某一天,这些车轮将碾碎六国的旧车辙,让 “车同轨” 真正成为帝国的血脉。

然而,变革的浪潮总会遭遇礁石。

咸阳城的晨雾还未散尽,工部工坊的青铜门环便被砸得震天响。

二十余辆单辕车横七竖八堵在门口,车辕交错如枯骨,惊得路过的商贩纷纷绕道。

马车匠人们举着斧头、铁锤聚集在阴影下,粗布短打的衣襟早己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佝偻的脊背上,蒸腾起阵阵汗酸味。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