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70年代:搬空家产南疆支边

第46章 文工团的慰问演出!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70年代:搬空家产南疆支边
作者:
潜水小海豚
本章字数:
4314
更新时间:
2025-06-16

“好嘞!”

“加餐!加餐!”

“走喽!回去喽!”

众人顿时又兴奋起来,七手八脚地收拾工具,清理现场。

王铁牛更是乐得屁颠屁颠的,扛着铁锹,昂首挺胸地走在杜见山旁边。

阿依古丽看着杜见山的背影,又看看那汩汩流淌的新泉,嘴角也忍不住弯起。

队伍重新出发,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

前面是欢天喜地、脚步轻快的“功臣”们,后面是垂头丧气、互相看不顺眼却又不得不跟着的马家姐弟。

戈壁滩的风吹过,卷起一阵细沙,也吹不散那两人脸上的灰败和心底的寒意。

回连队的路,对某些人来说,显得格外漫长。

找到了水源点,这消息跟长了翅膀似的,还没等杜见山他们一行人吭哧吭哧把沉重的工具扛回连队,连长陈建山己经带着几个腿脚麻利的民兵风风火火地赶到了现场!

“水!真出水了?”陈建山看着那还在汩汩冒水的坑洞,浑浊的水流己经汇成了一个小水洼,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上去就给了杜见山肩膀一拳。

“好小子!真他娘的有你的!老子就知道没看错人!”

他绕着水坑走了好几圈,越看越兴奋,大手一挥:“留两个人,看好这里!其他人,回去!立刻给团部打电话报喜!”

“让团里的专业打井队带着家伙什儿,明天一早就过来!”

有了专业队伍和机械,效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短短一周时间,以杜见山找到的那个泉眼为核心,一口深达二十多米、井壁用石头和水泥加固好的崭新机井就矗立在了戈壁滩上!

清冽的井水被水泵抽上来,水质甘甜,水量充沛,比连队原先那几口老井强了不知多少倍!

整个白杨堡连队都沸腾了!

吃水、浇地,这命根子的问题眼看着就要彻底解决!

陈建山看着那哗啦啦流淌的清水,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

他用力拍着杜见山的背,嗓门洪亮:

“杜小子!干得太漂亮了!我告诉你,团首长都惊动了!”

“我己经把报告打上去了,把你的功劳写得清清楚楚!等着吧,少不了你的表彰!”

“明儿个就要开表彰大会!你小子可是咱们白杨堡头一个受表彰的知青!”

杜见山只是咧嘴一笑:“连长,都是大家伙一起干的,我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少给老子装!”陈建山笑骂:“是你的就是你的!这功劳,谁也抢不走!”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连队的晒谷场上就响起了紧急集合的哨声,比平时上工哨早了足足一个钟头!

知青们、连队职工、附近几个连队支援建设的兵团战士,还有闻讯赶来看热闹的当地维族、哈族老乡,乌泱泱上千号人,把偌大的晒谷场挤得满满当当。

一辆沾满尘土的吉普车“嘎吱”一声停在连部门口。

车门打开,下来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刚毅、穿着笔挺军装的中年军官。

肩章上的两杠三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正是火洲屯垦建设兵团团长——赵振国!

陈建山立刻小跑上前,立正敬礼:“报告团长!白杨堡连队全体人员集合完毕!请指示!”

赵振国回了个标准的军礼,目光扫过黑压压的人群。

最后落在了被陈建山特意推到前排的杜见山身上,威严的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笑意。

他大步走到临时搭建的土台子上,接过警卫员递过来的铁皮喇叭,声音洪亮有力,清晰地传遍整个晒谷场:

“同志们!社员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表彰大会!”

“表彰的,是我们兵团的好战士,知识青年的好榜样,杜见山同志!”

“哗!”掌声瞬间如雷鸣般响起,经久不息。

王铁牛激动得脸都红了,巴掌拍得震天响。

阿依古丽站在人群里,望着台上的杜见山,眼睛亮得像天上的星星。

连队里的知青们,尤其是跟着杜见山一起找水的那几个,都挺起了胸膛,与有荣焉。

人群外围,马春梅和马金宝姐弟俩,脸色却跟晒谷场旁边那堆烂菜叶子似的,又青又绿。

马春梅死死咬着嘴唇,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马金宝则低着头,眼神怨毒地盯着地面,心里翻江倒海。

凭什么?

凭什么这混蛋才来个把月就站稳了脚跟?

凭什么他就能得到团长的表扬?

这些功劳本来该是他的!

都是杜见山这个畜生给抢走了!

赵团长抬手压了压掌声,继续道:“杜见山同志,响应号召,扎根边疆!”

“面对连队严重缺水的困境,他不等不靠,勇于探索!凭借过人的智慧和毅力,成功找到了新的优质水源!”

“解决了白杨堡连队生产生活的燃眉之急,也为周边连队的垦荒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经团党委研究决定,特授予杜见山同志‘兵团优秀知识青年’光荣称号!并给予物质奖励!”

赵团长亲自将一个大红的、印着金色“奖”字的硬壳证书,郑重地交到杜见山手里。

接着,警卫员又捧上来一个盖着红绸布的托盘。

赵团长揭开红绸布:

“奖励现金:五百元整!”

“奖励工业券:十张!”

“奖励粮食、肉食、食用油等生活物资:三百斤!”

每念一句话,众人的眼珠子都跟着亮了几分。

“哇!五百块!我的老天爷!”

“还有工业券!能买自行车、缝纫机啊!”

“三百斤物资!够吃多久啊!”

人群瞬间爆发出更大的惊呼和羡慕声。

杜见山接过证书和沉甸甸的托盘,对着赵团长和台下深深鞠了一躬。

赵团长满意地点点头,又抛出一个重磅消息:

“同志们!为了庆祝白杨堡连队成功解决水源问题,也为了慰问咱们奋战在戈壁滩上的兵团战士和知识青年!”

“团党委决定,将原本在团部驻地举行的文工团慰问演出,临时调整到咱们白杨堡连队!时间,就在今晚!就在咱们晒谷场!”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