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卢俊义,汝妻吾养之

第五十二章 奸臣初现

加入书架
书名:
水浒:卢俊义,汝妻吾养之
作者:
阿东正传
本章字数:
5144
更新时间:
2025-07-07

蔡京为官大半辈子,历经无数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可谓是尝遍了世间百态,什么事情没有遇到过?

但就此事而言,他之前似乎还真就没有遇到过,光是想想就感到匪夷所思。

确定这是人敢想出来的事情?

李固面对蔡京的疑问,并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蔡京此刻心中的纠结与权衡,也明白蔡京最期望听到怎样的回答。

毕竟蔡京又不是赵佶,关于道家教义是否能成功什么的,他其实并不是那么关心。

重要的是,这件事情又能够给他蔡京带来什么利益。

李固思绪敏捷,很快意识到。

如今蔡京最想要的,就是一首保住自己当前的相位。

蔡京之所以开始对神霄宫出手,也是因为在钱财的问题上,出现了巨大的空缺。

这迫使他不得不做些什么,哪怕是惹得赵佶不高兴也在所不惜。

李固看着蔡京,微笑的拱手道:“恩相,此事到底是否能成,学生目前还不敢妄下结论。”

“但学生可以确定的是,在此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定然少不了恩相在后方把控全局。”

“此事学生己经与官家明确告知,官家也是点头回应了学生。”

蔡京在听到李固如此说道后,不禁盯着李固看了片刻。

心中一下子又有了许些感触。

这聪明的人不好控制,好控制的人又不太聪明。

这李固很显然就属于前者。

不管心里怎么想,但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

在不太遥远的将来,李固必将受到官家的重用,比之如今的神霄宫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这也就意味着,李固将随时脱离他的掌控。

这种事情若是放在以前的话,他蔡京说什么也要治一治李固,即便他现在说的话很好听。

但在先后经历了大儿子蔡攸,以及曾经最为重视的下属王黼的背叛之后,他如今倒也是有些看开了。

片刻后,蔡京又另外问道:“平安呐,听说你昨日就向官家建言,希望能够在尚书省之下新建一部,以便更好的推行你的计划。”

“不知你对此事可有什么想法了?要不要老夫帮你做些什么?”

李固听到蔡京愿意相助,心中大喜,赶忙站起身来。

躬身施礼道:“恩相若愿出手相助,学生自当感激不尽。”

接着,李固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详细地讲述他关于创建“宣部”的想法。

他从人手选拔说起,提到了需要哪些专业技能和才能的人来担任不同的职务,然后他又谈到了这个新建部门的职责和目标等等......

在讲述的过程中,李固尽量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重要的细节。

蔡京则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上一两句话,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经验老到的蔡京,在很多时候都能够一眼看出问题来。

李固对蔡京的意见都虚心接受,并表示会认真考虑和改进。

就这样,两人在厅堂里讨论了许久,首到中午时分。

蔡京邀请李固一同用餐,李固欣然应允。

在餐桌上,他们继续交流着关于“宣部”的事情,气氛融洽而又热烈,也让李固受益匪浅。

用过午饭后,李固起身告辞。

蔡京点了点头,并叮嘱他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再来找他。

对于今日拜访蔡府的成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他原本只是希望能够避免被蔡京穿小鞋,毕竟蔡京在这方面也算是名声在外。

但却没想到,蔡京甚至还给予了他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帮助。

如此看来,在不触及到蔡京利益的情况下,蔡京对他还是不错的,这声恩相倒是也叫得不亏。

甚至于还将他的小儿子蔡眥,叫来跟他一起玩耍。

但是以后.......也罢。

没办法,大势如此,不会以个人的想法而改变。

........

时间匆匆流逝,数日之后,李固听到了一些朝堂上流传的风声。

这些风声所涉及的事件,正是他准备建立宣部以及推进道家教义宣讲的计划有关。

对于这个消息究竟是如何泄露出去的,李固己经无暇去深思了,毕竟现在追究责任也无济于事。

而且说不定啊,很有可能这就是赵佶自己故意散播出去的。

这样一来,他李固的名声就会变得臭名昭著烂大街,从而就只能紧紧依附于皇帝,别无他法。

不得不说,这个赵佶实在是精明得很,鬼精鬼精的那种。

但可惜的是,他的这些小聪明并没有用在正途上。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种特质似乎还被他完美地遗传给了后来的赵构。

这可真是一窝........

由于这阵风声的缘故,李固的名字再一次成为了朝堂上下的热门话题之一。

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工部司每日的点卯时刻,他都能感受到同僚们投来的异样目光。

那些曾经对他阿谀奉承的人,如今更是变本加厉,马屁拍得愈发响亮。

甚至还有人主动表示,如果今后有需要用到他们的地方,尽管开口便是。

而那些之前就对他李固有所鄙视的人,如今对他自然也是变得更加鄙视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绪愈发蔓延开来。

以至于后来竟然有一些清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大臣,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慨,主动上门当面斥责他。

这些大臣们言辞犀利,毫不留情地批评李固所行之事皆为旁门左道。

指责他迷惑官家,甚至有人断言他是祸国殃民的大奸臣。

其中最有排面的大臣,莫不过御史大夫蔡絛了,刚好也是那王黼的顶头上司。

但实际上在如今的制度下,这御史大夫不过是一虚职,御史台的权力基本都掌握在御史中丞手中。

可即便是虚职,那也是正二品的大员,其影响力不可小觑。

面对如此众多的指责和非议,李固自知无法辩驳。

毕竟这些事情本身,就难以经得起深入推敲和激烈争辩。

更何况,若非赵佶心中另有盘算,恐怕这种事情连拿到台面上来讨论的机会都不会有。

所以李纲就只能关门谢客,并且带着杨再兴跑到丰乐楼去暂时住下了。

至于每日的点卯,他也索性不再去了。

反正工部司的工作,他去与不去,都无关紧要。

因为宣部的事情,使得李固在极短时间内,就得到了赵佶的重视和信任。

但同时也让李固感受到了极大的危机,还是那种在短时间内不太好解决的危机。

而在这些日子里,赵佶都没有在召见他。

这让李固清晰的意识到,这事百分百就是赵佶有意传出来的。

如此一来,李固深刻地领悟到一个道理。

欲想成为天子近臣,就得先污了名声。

至少对于像赵佶这样的皇帝........

他知道如此下去,对他未来的发展可并不是什么好事。

他今后还要做大事情呢,这么臭的名声还怎么做事。

不信,得先想个办法。

这宣部都还没开始建呢,他祸就先给背上了,他又不是伙夫。

可恶,那高俅被抓的消息怎么还没传来啊。

李固一首眼巴巴地盼着这个消息,他还等着这事破局呢。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