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华录:女性的时空长卷

第17章 兰闺墨韵

加入书架
书名:
溯华录:女性的时空长卷
作者:
枕生雪
本章字数:
3624
更新时间:
2025-07-09

洛阳城的暮春时节,柳絮纷飞如雪。永巷深处,新落成的宫廷女学门前,邓太后亲自执笔写下“兰闺墨韵”西个鎏金大字,朱红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太后凤冠上的东珠随着动作轻轻摇晃,她笑着对身旁的班昭道:“班大家,这女学就托付给你了。哀家要让天下女子都知,读书识字并非男子的专权。”

班昭跪地谢恩,鬓角的白发在春风中微微颤动。她深知,这看似荣耀的任命背后,是邓太后与保守派大臣激烈博弈的结果。半月前,当创办女学的提议刚提出,便遭到以太常卿为首的老臣们集体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牝鸡司晨,必致国乱”的论调甚嚣尘上,梁氏外戚更是在暗中推波助澜,妄图将女子禁锢在深闺之中。

夏栀作为女学助教,亲身经历了这场风波。她记得班昭在深夜里反复修改《孝经》教材,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巧妙改编成适合女子学习的修身之道。烛光下,女先生握着狼毫的手微微颤抖:“治国如治家,修身即修德。若能让女子明白其中深意,便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开学那日,三十余名出身显贵的女子身着素色襦裙,怯生生地走进学堂。班昭手持戒尺立于讲堂中央,声音清亮:“昔者,太任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她特意在“胎教”二字上加重语气,目光扫过台下,发现不少学生眼中闪过惊讶与思索。

陆星鸢坐在角落,悄悄翻开从兰台带来的《汉仪注》。作为精通考据之学的学者,她敏锐地发现汉代冠礼制度中,男子行冠礼象征着正式参与朝政,而女子及笄礼却仅强调婚嫁。当她看到班昭设计的女学毕业典礼,采用与男子冠礼相似的三加仪式时,心中豁然开朗,这分明是对男尊女卑礼制无声的反抗!

“先生。”一名女学生突然起身。“《列女传》中为何多记女子贞洁,少言其才学?”班昭微微颔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巍峨的未央宫:“孝文窦皇后助景帝平七国之乱,和熹邓太后临朝称制十六载。史书所记,不过冰山一角。”她的声音突然变得激昂,“今日教你们读书识字,不是为了困于闺阁,而是要知天下事,明是非理!”

乔予安正在整理女学生的习作,突然被一篇残稿吸引。泛黄的麻纸上,娟秀的字迹写着:“妾闻班婕妤辞辇,非独守礼,实怀社稷之忧...”墨迹在中途戛然而止,纸角还残留着被撕扯的痕迹。她小心翼翼地展开残页,发现背面用朱砂画着半朵莲花,又是梁氏的标记。更令人心惊的是,其他学生的文章中,但凡提及女性参政或才华的内容,都有被修改的痕迹。

深夜,乔予安在油灯下修复那篇被损毁的《述志赋》。镊子轻轻挑起破碎的纸页,她发现文中用隐晦的笔触揭露了外戚梁氏企图控制女学的阴谋:“彼狡童兮,欲塞女学之途;莲华暗绽,实为虎狼之爪...”这些文字如同一把利刃,首指梁氏妄图垄断思想教育的野心。

与此同时,陆星鸢正在研究汉代律令。她惊喜地发现,《九章律》中虽未明确规定女子受教育的权利,但也没有禁止性条款。更关键的是,高祖时期曾有“民有好学,得诣太常受业”的诏令,这为宫廷女学的合法性提供了有力依据。她连夜整理出一份详实的考据报告,准备呈递给邓太后。

夏栀则将白天的见闻刻在竹简上。烛火摇曳中,她仿佛看见班昭在《女诫》与《女孝经》的字里行间,编织着一张对抗旧礼制的巨网。那些看似寻常的字句,实则暗藏玄机。教导女子“谦让恭敬”,实为告诫臣子应有的忠诚;讲述“和叔妹”之道,暗喻朝堂之上的团结协作。

三日后的女学毕业典礼上,当身着玄色礼服的女学生们行完三加礼,陆星鸢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笄冠上都别着兰草纹样的银饰。那是班昭特意设计的,象征着女子如兰草般清雅却坚韧的品格。而在典礼进行时,梁氏家臣在暗处窥视的身影,更让夏栀明白,这场关于女性教育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典礼结束后,邓太后单独召见班昭。凤仪殿内,太后轻抚着《女孝经》竹简,意味深长地说:“班大家,你的心意哀家明白。梁氏想堵女子的嘴,我们偏要让她们说得更响亮。”班昭跪地叩首:“太后圣明。女子若能读书明理,他日必能为社稷分忧。”

回到女学,班昭看着暮色中的学堂,对夏栀、陆星鸢和乔予安说道:“文字是最锋利的剑,也是最坚固的盾。我们今日所做之事,或许会遭人忌恨,但只要能为天下女子打开一扇窗,便值得。”夏栀握紧刻刀,在新竹简上郑重写下:“今日之事,非止女学之庆,乃天下女子破茧之始。”

然而,她们不知道的是,梁氏外戚己经开始谋划新的阴谋。就在女学毕业典礼的当晚,一封匿名奏折被呈递到邓太后案头,弹劾班昭“以女学之名,行乱政之实”。更大的风暴,正在黑暗中悄然酝酿。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