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传

第26章 逃出生天

加入书架
书名:
纪传
作者:
景瞻
本章字数:
4112
更新时间:
2025-07-09

听到景真的讲述后秋白觉得这个事件更加扑朔迷离了,讲述完后景真话风一转,问道:“你能看得出来这些纹路是干什么的吗?我看着跟你之前画的法阵有很多相像之处。”

一听景真这话,秋白才注意到周围发着光的纹路。这里的纹路和外面通道的纹路截然不同,外面的纹路比较密,而里面的纹路是成圆形外放置墙壁,而中心处则是一个圆形的法阵。

然而这些纹路在在秋白的认知里并没出现过,只能辨别出是一些法阵。然而虽然秋白也是学习法阵的道家学子,但是这些法阵确是他找不到路数。看样子不像是道家的东西,至于到底是哪家的他认知浅薄,不能判断。

他摇摇头,不再管那些纹路。“此地不宜久留,那些文物等会儿再说,你我先出去吧!”

二人快步出去,中途景真吃了几个肉包子,身上更有劲了。没一会儿,二人就到了外面,这荣家大公子的院子里依旧空无一人。二人将机关恢复原样,随即逃了出去。

现在院子外的士兵依旧在巡逻,二人继续发挥传统能力,飞檐走壁。

在士兵的头顶上行走,同时也能避免被躲在家里的百姓所看到。

凭着这项本事,二人很快就返回了大本营小破庙。这时那小书童李由水正端着秋白给他写的几篇文章苦读,现在己经背过几个自然段了。

秋白将手中仅剩的几个肉包子递给他,便拉着景真去商量事情了。

“我感觉这所谓的执念应该就是让这小书童中一次科举。”以此为开端,秋白先将自己的猜测讲给景真听。

景真听完之后,觉得秋白的推测不无道理。“你确定这科举就在两天之后?”

“这个是没什么问题的,古代时确实喜欢将科举里的县试放在2月,只不过如今皇帝驾崩。全国举办国丧,才推迟到6月。”

“其实我最疑惑的还是科举和那些人有什么关系?我隐隐有种感觉,那些人也是执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在景真讲完之后,二人又陷入了一阵沉默。

现在发生的事情让人找不到一点逻辑,先是近在眼前的科举又是凭空出现的怪人。二者唯一的联系就是出现在现在,而那些怪人又是因为荣府大少爷的死而引出来的。

没办法,现在眼前的科举是唯一确定并且能实施的东西。两个人只能像照顾小孩子一样教授小书童知识了。不过幸好9年义务教育的古诗古文学的还算明白,只要把这些东西用上,想通过一个小小的县试应该不算太难。

其实一开始秋白心里还有一个疑问闭户政策如此大规模的劳民政策只是为了逮捕两个人为什么那群人一定要用这种极端的方法呢?只不过在谈及科举事宜之后,他就想明白了。

在举办县试时,县府一定要接纳县城外来的学子。毕竟是国家级的盛事,到时候他们可就不敢再有什么小动作了。所以他们一定要赶在现实之前将景真一行人抓住,而此更证明了他们一定有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一聊就聊到了晚上,由于景真身上有些伤,也为了让他能够给小书童讲一讲文章。就让景真留在破庙里,而秋白则出去寻觅食物。

大晚上的好处是不容易被人发现,可坏处则是实在没什么人会做生意。

秋白走了半个时辰之后又回来了,“呀,看你收获颇丰啊!”景真一看秋白提溜着两个袋子,腰上还挂着一葫芦酒说。

秋白开怀一笑,说:“小爷出马一个顶俩,弄点儿饭菜还不是手到擒来?”

“给你这个,接着。”秋白提醒一句,随即便从两个袋子里扔了一个过来。景真稳稳当当的接过,刚接入手时便有一股窜脑的香气飘散出来。一打开果然是一只香喷喷的烤鸡,在看秋白手里的则是一半张煮熟的猪脸。

然而离谱的来了,只见秋白又从怀中掏出两根蜡烛,这两根蜡烛分明是用过的。这还不止他又从怀里掏出三根香来。

“这香有驱蚊的效果,点在庙里能睡个好觉。这蜡烛是照明用的,别用柴火堆点着照了,太费眼了。”

秋白说着,而景真却想到了一点别的事情:“猪脸子,烧鸡,蜡烛还有香。你是把别人家的供桌给抢来了?”

一听这话秋白可不乐意了,“什么叫抢?我有放钱好吗?用纸恭恭敬敬的包起来放在供桌上,我是很文明的。”

而此时在远方则很合时宜的听到一句粗犷的男音。“拿个鳖鸟偷老子刚刚煮好的贡品?”

景真看了秋白一眼,秋白有些发虚,但还是佯装理首气壮的说道:“首先我是买的,给钱了。”

紧接着又传来一句粗犷的男音,“还在老子供桌上放擦鼻涕纸,耍老子呀!老子这就给扔灶堂里。”

一听到这,秋白一愣,脸上可见的尴尬:“他扔了,我可不管。”语气早没了,之前的理首气壮。

而回是破庙之内,小书童正在奋笔疾书,虽然这所谓的笔只是一块黑石头。所谓的书也仅仅是破庙的地砖。

只不过他依旧乐此不疲,在景真给他讲完一遍翻译之后,那小子就两眼放光,一首盯着这几篇文章看。即便现在己经天黑,借助地上柴木的火光他也要看。

秋白不仅为其鼓掌,还在庙门外夸赞道:“你看咱家的小书童以后一定能当个进士。”

景真当然看得出来他在转移话题,然而也懒得揭穿他,和他一起陪在小书童的身边。

这两天日子大概都是这么过过来的,一转眼就到了县试的日子。

晨起的鸡鸣,赶走一夜的黑暗,清脆的锣鼓声唤醒每一个沉睡的孩子。在赶考的路上,三世同堂的家庭其乐融融而带有一点悲伤,单独复考的学子看上去是朝气蓬勃的;但实际上也应该是朝气蓬勃的。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