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册

第十八章 金殿锁猛虎

加入书架
书名:
血册
作者:
狄溪
本章字数:
3828
更新时间:
2025-07-02

夜,安业坊,大杂院。

据点之内,没有庆功的酒宴,没有胜利的欢呼。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杂了血腥与草药的、沉闷的味道。

正堂之中,一张方桌,一盏油灯。

李玄策独自坐在桌前。他的左手边,摆着那面用黄杨木装裱的镜框,里面的罪证,在摇曳的烛火下,字迹狰狞。他的右手边,则静静地放着那只小小的、装着小六骨灰的陶罐。

他伸出手,用指腹轻轻着冰冷的陶罐,动作轻柔,像是在抚摸一个熟睡的孩童。

张猛从外面走进来,脚步很轻。

“将军,弟兄们都安置好了。伤员的药,也都换了。”

李玄策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道:“柳公权的项上人头,算是祭奠小六的第一份祭品。”

他顿了顿,声音里听不出一丝波澜。

“这,只是开始。”

张猛看着将军的背影,看着桌上的镜框与陶罐,心中那股因白日里的胜利而升起的豪情,瞬间被一种更沉重的使命感所取代。他明白,他们的路,还很长。

便在此时,一名负责外围警戒的玄甲卫匆匆进来,附在李玄-策耳边低语了几句。

“秦国公府的人?”李玄策眉头一挑。

“让他进来。”

来人是秦琼府上的一名亲信,他一进门,便立刻行礼,神色焦急。

“李将军,国公爷让我给您送个信!”他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魏王,在宫里出手了!”

李玄策接过信,展开一看,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寒光。

张猛在一旁,也看到了信上的内容,他猛地握紧了拳头,脸上满是怒容:“岂有此理!这是过河拆桥!”

信上的内容很简单。魏王李泰,刚刚在紫宸殿上,联合了数十名“清流”官员,上了一道奏疏。

奏疏的内容,冠冕堂皇。先是盛赞李玄策揭露国贼柳公权有功,为国除一大害。而后笔锋一转,指出李玄策毕竟身负云州杀官之嫌,如今又纵兵闯入国子监,虽是事出有因,但国法如山,不可不察。

因此,魏王“恳请”陛下,为表彰李玄策之功,也为平息朝野议论,当暂时“收回”其玄甲卫的兵符,命其卸下戎装,以“待罪之身”,入大理寺协同查案。

“好一招‘金殿锁虎’!”张猛气得脸色涨红,“明着是赏,暗地里是夺您的兵权!一旦没了玄甲卫,您就成了没牙的老虎,到时候,还不是任由他们在朝堂上揉捏?”

“将军,我们不能接这道旨!大不了,我们杀出长安城,重回北境!凭我们弟兄的本事,天下之大,何处去不得!”

“然后呢?”李玄策将信纸放到烛火上,看着它慢慢化为灰烬,“然后让我们背上一个‘叛军’的罪名,让秦琼这些军中宿将,再无理由为我们说话?让陛下有足够的借口,发下真正的海捕文书,将我们赶尽杀绝?”

张猛一时语塞。

“侯君集老帅曾对我说过,在战场上,最可怕的,不是敌人的千军万马,而是那种让你进退两难的阳谋。”李玄策缓缓站起身,走到舆图前。

“你以为,魏王这一招,是要拔我的牙?”他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冷静,“不,他这是在给我送一份大礼。他怕我这头老虎在外面乱咬,想用一个金子做的笼子,把我关起来。他以为进了笼子,我就只能任他宰割。”

“他却忘了,老虎进了羊圈,哪怕是金子做的羊圈,它依旧是老虎。”

李玄策的目光,在舆图上,缓缓扫过那些代表着京城各大权贵府邸的标记。

“他想让我进大理寺,好。他想让我卸甲,也好。”李玄策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又危险,“这身玄甲,太扎眼了。脱了它,我反而能像个真正的幽灵,在长安城里,更自由地行走。”

“他想让我按朝堂的规矩玩,那我就陪他玩。”

李玄策伸出手,从那本被他藏在怀中的“血册”里,又撕下了一页纸。

他将那页纸,拍在桌上。

“张猛。”

“在!”

“你马上去一趟秦国公府,将这份‘东西’,亲手交给秦大人。”李玄策道,“告诉他,魏王要釜底抽薪,那我们就给他来一招‘火烧连营’!”

张猛拿起那页纸,借着灯光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纸上,赫然记录着户部尚书陈敬之,在过去三年里,挪用军费,与“八骏会”勾结,在江南囤积私盐,牟取暴利的详细账目。每一笔,都足以让他万劫不复。

“将军,您的意思是……”

“柳公权的倒台,只是个开始。它会让‘清流’内部,人人自危。”李玄策的眼中,闪动着如狼一般的幽光,“这个时候,我们再把户部尚书的罪证,通过大理寺的手,捅出去。你猜,会发生什么?”

“那些与陈敬之有染的官员,为了自保,必然会与他划清界限,甚至落井下石!而那些平日里与他有隙的政敌,更会趁机发难!”张猛瞬间明白了。

“没错。”李玄策道,“我要的,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杀。我要的,是让他们,自己咬起来。”

“魏王想用一道圣旨锁住我,那我就用一本账册,点燃他整个后院!我倒要看看,是他锁我的笼子结实,还是我烧他后院的火,烧得更旺!”

“去吧。”李玄-策挥了挥手,“告诉秦大人,这把火,该从哪里烧起,他比我们更清楚。”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