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玄真观的青石台阶上,柳如雪站在门前,看着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消息。她的首播己经结束超过十二小时,但热度仍在持续攀升。各大平台热搜榜被“玄门封印”“灵能共振”“古籍手稿”等词条占据,甚至有国际媒体开始关注这场由一名女主播掀起的文化震荡。
她没有时间沉浸在胜利的余韵中。
辣千秋正在整理后续证据链,同时联系几位权威学者进行联合鉴定。而她,则接到了一封正式邀请函——三天后,将在京城召开首届“玄门改革大会”,所有相关机构、研究团体及公众代表都将出席。
这是一次彻底洗牌的机会。
也是新的战场。
大会当天,会场设在一座现代化会议中心内,布置融合了传统道家符号与现代科技元素。主舞台中央,一块巨大的全息投影屏正播放着关于玄门历史演变的短片,观众席座无虚席,既有老一辈玄学界人士,也有年轻的研究员、媒体人,甚至还有来自海外的观察团。
柳如雪和辣千秋坐在前排嘉宾席,刚坐下不久,便有人过来打招呼。
“柳小姐,辣总。”来人是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戴着金丝眼镜,语气恭敬,“我是‘玄门守正联盟’的代表,林远。”
“听说过你们。”辣千秋淡淡一笑,“主张保留传统玄门体系,反对公开核心典籍。”
“我们主张的是理性传承。”林远目光沉稳,“而非将千年文化当作流量工具。”
柳如雪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会议很快开始,主持人宣布议程:第一阶段为现状汇报,第二阶段为提案讨论,第三阶段为现场投票表决。
柳如雪作为关键证人,第一个登台发言。
她站在讲台上,面对镜头,语气平静:“我曾在玄真观地下密室中发现大量被封存的手稿与仪器残片。这些资料不仅涉及古代修行理论,还包含大量可验证的能量模型与生物反馈机制。”
她调出投影,展示其中一页实验记录:“这是关于‘精神力引导’的早期研究,描述了如何通过特定冥想方式激活大脑神经回路。这一过程,与现代脑科学中的‘α波共振’高度吻合。”
台下响起低声议论。
“我不是要否定传统。”她继续说道,“而是希望我们能以更开放的态度去理解玄门。它不是神秘主义的遗产,而是人类认知边界的探索者。”
掌声稀稀落落,但也有人皱眉。
接下来的环节是提案讨论。
林远率先提出议案:“我们建议成立‘玄门学术委员会’,由专家团队对所有出土文献进行分类审定,分批次解封,避免信息失控。”
另一方代表则立刻反驳:“如果继续由旧体系主导,所谓的‘解封’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封锁。”
气氛逐渐紧张。
就在这时,一位身穿灰色长袍的青年起身发言:“各位,我叫沈昭,来自‘天机阁’。”
全场哗然。
天机阁是传说中隐世的玄门分支,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
“我们不支持全面解封。”沈昭语气冷静,“但我们愿意提供部分技术模型,用于科学验证。”
他从怀中取出一枚玉简,插入一台特制读取器中,全息投影瞬间切换画面——一个复杂的能量流动模型缓缓旋转,标注着不同频率下的意识波动参数。
“这是‘灵脉共振’的基础算法。”他说,“我们可以提供测试样本,供科研机构分析。”
会场陷入短暂沉默。
辣千秋忽然站起:“我们实验室可以承接这项研究,并确保数据透明化。”
“我们也愿意参与。”中科院某研究所代表举手。
局面迅速扭转。
林远脸色微变,却未再开口。
就在众人以为会议即将进入表决阶段时,一道声音突兀响起:“你们都错了。”
所有人转头望去。
说话的是个年轻人,穿着普通白衬衫,看起来像个大学生。他缓步走上讲台,眼神平静:“你们争论的是要不要公开玄门的秘密,却没人问过,为什么这些秘密会被隐藏。”
柳如雪微微眯眼。
那人继续道:“我在一份未解密的档案中发现,玄门真正的核心知识,并不在任何己知遗址或典籍中。”
“你是什么人?”林远皱眉。
“我是谁不重要。”他淡声道,“重要的是,你们所掌握的信息,不过是冰山一角。”
会场一片寂静。
那人看向柳如雪:“你打开了一扇门,但真正的玄门,还在更深的地方等着你。”
柳如雪盯着他:“你怎么知道这些?”
“因为我父亲,曾是玄门最后一位‘守门人’。”他轻声说,“而我,继承了他的任务。”
辣千秋迅速扫视西周,试图确认此人身份。
“你想做什么?”柳如雪问。
“我想告诉你一件事。”那人嘴角微扬,“你看到的玄门,只是幻象。真正的玄门……”
他话音未落,身后的大屏幕突然闪烁,紧接着整个会场灯光忽明忽暗。
警报声骤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