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的名义

第21章 小镇修路第一功(一)

加入书架
书名:
庶民的名义
作者:
东方博
本章字数:
4770
更新时间:
2025-06-22

青峰市东南,东桥镇。

一场毫无征兆的暴雨倾盆而下,仿佛天穹被撕裂了口子。雨水凶狠地砸在车窗上,噼啪作响,汇集成浑浊的溪流,冲刷着外面一片令人心头发沉的世界。坑洼不平的土路早己变成一片深不见底的烂泥沼泽,浑浊的泥浆在昏暗中翻涌,贪婪地吞噬着车轮,每一次挣扎前行都伴随着车身剧烈而痛苦的呻吟,每一次颠簸都像钝锤狠狠撞在陆铮的左侧腋下。

他紧咬牙关,额头上沁出细密的冷汗,渗进了鬓角。每一次震动都牵扯着那道尚未愈合的狰狞伤口,撕裂般的剧痛沿着神经末梢炸开,仿佛无数细小的钢针在皮肉下搅动。他下意识地绷紧身体,右手死死抓住车顶的扶手,指节用力到发白。

“陆区长,您再忍忍,就快到了!”司机老赵的声音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和明显的焦虑,他费力地操控着方向盘,老旧吉普车如同汪洋中的一叶扁舟,在泥泞的浪涛里艰难起伏。

窗外,暴雨笼罩下的东桥镇显得破败而压抑。低矮的瓦房在雨幕中影影绰绰,墙壁上斑驳的污渍如同巨大的泪痕。路边散落着垃圾,被雨水冲得西处漂流。几处坍塌的土坯墙无声诉说着岁月的侵蚀和管理的缺位。几个赤脚的孩子蜷缩在低矮的屋檐下,雨水顺着他们蓬乱的头发滴落,一双双眼睛隔着浑浊的车窗望过来,麻木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好奇。

“这就是……我要扎根的地方?”陆铮望着窗外,声音低沉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干裂的喉咙里挤出来。雨水拍打车窗的声音、引擎的嘶吼、腋下伤口的灼痛、眼前这幅萧索破败的景象……所有感官的冲击混杂在一起,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几乎让人喘不过气。苏晚担忧的眼神、林疏月清冷的警告、周正雄鹰隼般审视的目光,这些画面在脑中交织闪现。而林疏月那枚刻着幽兰的玉坠,如同一道隐秘的符咒,深深刻入记忆。

吉普车猛地一沉,右侧前轮陷进一个深坑,泥浆骤然溅起,泼墨般糊满了整个侧窗。车子徒劳地空转着,引擎发出绝望的嘶鸣,车身纹丝不动。

“妈的!”老赵狠狠拍了一下方向盘,咒骂了一句。

陆铮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带着土腥味灌入肺腑,也压下了翻涌的烦躁。他推开车门,刺骨的雨点立刻劈头盖脸地砸下。泥浆瞬间没过脚踝,冰冷刺骨,那股腐败粘腻的触感令人作呕。他弯下腰,双手抵住车身冰冷的铁皮,和老赵一起发力。

“嘿——哟!”两人喉咙里发出用力的低吼。腋下伤口在巨力牵扯下传来钻心的痛楚,陆铮眼前阵阵发黑,几乎站立不稳。他死死咬住下唇,一股血腥味在口中弥漫开来。泥水浸湿了他的裤腿,冰冷刺骨。老旧的吉普车终于在泥泞中发出一声不甘的咆哮,猛地向前一蹿,挣脱了泥潭。

陆铮踉跄一步,几乎栽倒,全靠及时扶住车身才稳住身形。伤口处的剧痛让他浑身发冷,雨水顺着头发流进脖颈,带来一片冰凉。他喘息着,看着前方依旧在暴雨中显得模糊而遥远的镇政府轮廓,心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被这烂泥和剧痛打磨得更加清晰,也更加沉重。

东桥镇政府的“接风宴”,设在一家名为“醉仙楼”的饭店里。这饭店外表看着寻常,门脸不大,招牌也有些褪色,但内里却别有洞天。绕过影壁,里面豁然开朗,雕梁画栋,灯火通明,一水的红木桌椅,细瓷碗碟光可鉴人,与外间破败的街道形成刺目的对比。

陆铮换上了干净的便装,但腋下伤处的疼痛并未缓解,每一下动作都带着牵扯感,让他只能尽量挺首腰背,维持着表面的镇定。镇委书记王德发五十多岁,头发稀疏,笑容热情得近乎谄媚,一连串的场面话说得滴水不漏:“陆区长年轻有为,能来我们东桥主持工作,是全镇人民的福气啊!快请坐,请坐!一路辛苦!”

“王书记客气。”陆铮微微颔首,目光掠过王德发,落在他身边那个穿着考究绸缎唐装的中年男人身上。这人身材壮实,脸庞红润,一双眼睛不大,却精光内蕴,含着笑意,却让人感觉不到多少温度。他端着酒杯,姿态从容,仿佛他才是此地的主人。

“这位是我们东桥镇的优秀企业家,金山矿业公司的张金山张总!也是我们东桥发展的顶梁柱啊!”王德发连忙介绍,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推崇和依赖。

“久仰陆区长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张金山哈哈一笑,声音洪亮,主动伸手。他的手宽厚有力,带着常年握持某种重物的茧子,握手时力度恰到好处,既不轻浮,也不过分亲热。“早就听说陆区长是青峰市有名的实干派,在区里主抓经济民生,有口皆碑!我们东桥这穷乡僻壤,以后就全仰仗陆区长带领我们发家致富了!”他举起酒杯,“这杯酒,我代表东桥镇商界的同仁们,敬陆区长!祝您在东桥鹏程万里,一展宏图!”他仰头一饮而尽,姿态豪迈。

陆铮也举杯示意,杯中是温热的黄酒,入口微甜带涩。他浅尝辄止,目光平静地看着张金山:“张总过誉。东桥的发展,离不开诸位乡贤的支持。我初来乍到,很多情况还不熟悉,还要多请教王书记和张总这样的本地能人。”

“请教不敢当!”张金山放下酒杯,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些,那精明的眼睛却微微眯起,像在掂量着什么,“陆区长是干大事的人,眼光自然放在那些关乎全镇发展的大项目上。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就是给领导跑跑腿,办点实事。不过……”他话锋一转,语气依旧热络,却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弦外之音,“东桥地方小,情况也特殊。有些事啊,急不得,得慢慢来。就像这路……”他拿起筷子,指了指桌上一条浇了浓稠酱汁的鳜鱼,“修路是好事,谁都盼着。可这钱从哪来?征地怎么征?补偿怎么算?这里头门道多,牵扯广。弄不好,好事变坏事,影响安定团结啊。”

王德发在一旁连连点头:“是啊是啊,陆区长,张总说得在理。这修路牵一发动全身,得慎重再慎重。镇里财政一向紧张,缺口不小。老百姓呢,各有各的想法,工作难做啊!”

张金山拿起酒壶,亲自给陆铮面前的酒杯斟满,动作随意自然:“所以啊,陆区长,您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烧在哪里,可得好好思量。有些事,方向对了,事半功倍;方向要是不对,嘿……”他笑了笑,没再说下去,但那未尽之意,如同酒桌上飘散的辛辣气息,清晰地钻入陆铮的耳中。那温和笑容背后,是隐形的獠牙和深不见底的泥潭。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