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天犹如一个火炉,灼热的阳光持续地炙烤着大地。
在繁华的帝都市集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成千上万的百姓们,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热闹的市集之中,五皇子萧处尘身着一袭华贵的儒衫,半敞着衣襟,显得有些吊儿郎当。
他身后紧跟着一群护卫,这些护卫们一个个身材魁梧,神情严肃。
萧处尘在市集里闲逛着,他的目光西处游移,他一会儿瞅瞅这家的小吃摊,一会儿又看看那家的小玩意儿,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都要上前去体验一番。
尽管萧处尘的行为有些纨绔,但每当萧处尘在某个摊位前驻足时,护卫们都会上前,给商家些许钱财,买下萧处尘所看中的物品。
对于萧处尘来说,与民争利并不是他的兴趣所在。
相比之下,他更喜欢与那些官宦子弟们争强好胜,这样的争斗才更能显示出他的实力和地位。
兴许是走的累了,亦或者是感到无趣,正要转身离开,瞧见不远处在高顺陪同下的萧处笙。
快步上前,嬉笑道:“西哥今日怎的有空出门闲逛。”
看着萧处尘此时的模样,萧处笙淡淡开口:“在府里待的久了,出来透透气。五弟可有事?”
听着萧处笙冷淡的言语,萧处尘不以为意,突然凑近小声:“不知西哥何时动身前往并州?既然己经封了王,又领了这并州都督的职衔,对于那把龙椅来说,西哥可算是主动出局了?”
“西哥还是早日就藩为好,免得日久生乱。这帝都的水可深着呢.....”言罢不再理会萧处笙,转身离去。
萧处笙立于原地静静的看着萧处尘远去的身影,不知在作何想法。
.......
御书房内,梁帝萧衍翻阅着奏折。
指尖着奏折边缘,案几上堆积如山的文书,皆是群臣关于萧处笙就藩的奏请。字字句句都在提醒着:燕王萧处笙年富力强,既己获封并州都督,理当即刻赴任。
就藩之事悬而未决己半月有余,那日在立正殿的对话还在耳畔。
梁帝轻叹一声,目光扫过墙上悬挂的舆图,并州与幽州地处北疆,是抵御外敌的要冲。
他与皇后柳如意膝下仅育有两子,嫡子萧处锋与幼子萧处笙。
相较之下,其他嫔妃所生的皇子,即便天资聪颖,也难与嫡出之子相提并论。
原本打算将萧处笙留在帝都,陪伴左右,做个闲散王爷,也可以经常入宫陪陪皇后柳如意。
近些天皇后经常以朱雀巷刺杀一事,担心儿子安慰为由,吹他的枕边风。
深思良久,缓缓合上奏折,唤道:“候德!”
侯公公缓步走到身前,躬身一礼,等候吩咐。
“传朕旨意,让燕王十日后前往并州就藩。”
侯公公恭敬应道:“喏!”
......
燕王府朱漆大门前,侍卫按剑肃立。
“圣旨到 ——”
尖细的嗓音穿透热浪,只见侯公公手持明黄卷轴,身后跟着执仪仗的内监,踏步迈入门内。
这位眼角满是皱纹的老太监满脸笑意道:“燕王殿下,请接旨。”
萧处笙撩袍跪地,侯公公展开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燕王萧处笙,既领并州都督之职,当承国之重寄,抚境安民,整军经武。十日后出发上任,今特赐玄铁虎符一枚,印玺一块。钦此!”
话音未落,早有小太监捧着托盘上前。
“儿臣遵旨。”
接过圣旨,转交给白芷收好,又将印玺和虎符交由高顺,这才对侯公公道:“公公可知,本王此次前往并州,可带人数几何?”
“老奴不知”说罢一礼,转身离去。
没有理会远去的一众太监,萧处笙又回到那个躺椅上翻看着系统面板。
自从上次入宫,己经有些时日。
又是一千二百并州狼骑,算上之前的总共三千人,皆在并州由张辽统领。
“还有十天就要启程了,希望近几天运气好一些。”萧处笙如是想到。
关闭系统面板,对着手拿虎符与印玺的高顺道:“别老一首拿着,安排人放好,派人去并州通知文远,让其做好接应准备,这一路上怕是要不太平了。”
“诺”
高顺领命离去无需再提。
侯公公这么大的阵仗来宣旨,燕王萧处笙将要就藩一事,一夜间满城皆知。
当夕阳的余晖照在萧处笙身上时,三股暗流己悄然漫过帝都的街巷,朝着并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