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风起三国

第6章 杨家

加入书架
书名:
异界风起三国
作者:
李逵赛张飞
本章字数:
3754
更新时间:
2025-07-06

御书房内,昏黄的烛火摇曳不定。

滴落的蜡泪为这间庄重的屋子增添了几分压抑。

老太监侯公公,垂首侍立在御案旁,默默陪伴着梁帝萧衍。

梁帝手中握着毛笔,在宣纸上写下最后一笔。

他放下毛笔,抬首望向侯公公,问道:“明日,就到期限了。大理寺那边没有动静吗?”

声音低沉而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寂静的书房中回荡。

侯公公心底泛起一丝寒意,面上却依旧保持着本分如常的神态。

恭敬地回道:“回陛下,大理寺与京兆府掘地三尺,至今未有寸进。。”

低垂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作为侍奉帝王三十年的近臣,他又怎会不知朱雀巷刺杀案背后的暗流涌动。

那分明是陛下为肃清异己设下的局。

梁帝听闻此言,神色阴沉。站起身道:“拟旨:大理寺卿杨显办案懈怠,着即停职归家。京兆府尹疏于防务,罚俸一年,再出差池,定斩不饶!

话语冰冷刺骨,透着上位者的果决。

“遵旨。” 侯公公应道,声音平稳无波。

他缓缓拿起一旁的笔墨,铺开明黄的圣旨,笔尖悬在半空,微微颤动。

他心中清楚,从这道旨意开始,朝堂不安宁了。

不过这些与他无关,身为宦官只能小心翼翼,以求自保。

......

要说这杨显,出身帝都杨家,前半生本本分分服务于皇室,凭借着踏实肯干的作风,一步步坐上大理寺卿的位置。

而自从齐国长公主进宫做了杨妃以后,京都杨家就与杨妃关系逐渐密切。

表面上,杨家不过是多了一位在宫中的靠山。

可在梁帝密探呈递的卷宗里,杨妃与杨显的族亲文书清晰在目,这位齐国公主见了杨显,得恭称一声“族叔”。

百年前因战乱,一部分杨家支脉流入大梁帝都,经过发展才有了这帝都杨家。

从而造就了如今齐国想通过杨妃与杨家,将老三萧处德扶上大位之意。

这明显是布了一局大棋。

如若大位落于萧处德,这大梁到时是否还是大梁?

梁帝性子本就多疑,杨妃又是他国公主,自然大位就不会传给杨妃之子。

至于朱雀巷那夜的刺杀,不过是三皇子府豢养的死士拙劣表演。

梁帝对此毫不在意,只要嫡长子萧处锋尚在,储君之位便如泰山稳固。

他要的,不过是借这桩案子,将朝堂上那些与齐国勾连的影子,尽数去除。

梁帝只想给萧处锋留下一个干干净净的朝堂。

......

且说今日天刚刚放亮,宣旨的小太监就己到杨府门外。

“大理寺卿杨显接旨。” 尖细的声音穿透紧闭的朱漆大门,回荡在杨府。

杨显听闻府外有太监传旨,心头猛地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不敢怠慢,匆匆整理衣袍,疾步赶到府前,躬身行礼:“臣杨显接旨。”

“杨显身为大理寺卿,办案不力,三日己过却无甚结果,免去其大理寺卿一职,居家停职,不得离京,以待后用!”

“臣,遵旨!” 杨显声音沙哑,像是被砂纸磨过一般。

他双手紧紧攥着圣旨,指节泛白。

接过这道圣旨,便意味着杨家从此远离官场。

虽然几日来朱雀巷刺杀案毫无进展,他也早有准备。

可心中那份侥幸,还是给了他一丝丝的期望。

而如今圣旨己到,万事皆休。

就算大理寺和京兆府查出什么来,可皇子之间的争斗,几天前那么大的动静又怎会一点线索都没有?

以他对梁帝的了解,那明明就是梁帝用那大位抛出去的鱼饵。

即使查到某位皇子身上也会不了了之,更何况这场刺杀,本就是杨妃的人所为。

此时的杨显心中百感交集,一丝无奈渐渐布于脸上,心道:“娘娘操之过急了啊...”

如今杨家怕是再无翻身为官的可能。

没了官职这层庇护,那些暗中拉拢的文臣武将,又有几人还会将他杨显的话放在心上?

不过是树倒猢狲散罢了。

待小太监离去,杨显缓缓收起圣旨,望向门外。

他重重叹息,独自站在院内,低声自语道:“如今看来,杨妃终究还是错算了陛下啊……也不知这大大小小的官员,到时又有几人可用。”

他回身对身边心腹道:“找个机会,把名册给三皇子送去。切记小心,莫要出了差错。”

话语中满是无奈与不甘,不甘于齐国皇帝的许以重利,不甘于京都杨家落败在自己手里。

思绪千回百转间,目光却隐隐透着一丝孤注一掷的狠厉。

......

一时之间,杨显被免去官职之事在京都传得沸沸扬扬。

街头巷尾,茶馆酒肆,人人都在议论杨家的失势。

有人幸灾乐祸,暗笑杨家平日里的倨傲终于遭了报应;有人则暗自担忧,生怕牵连到自己;更有投机者,己经开始盘算如何与杨家划清界限,转而投向新的势力。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京兆府尹那只罚俸一年的惩罚。

在人们看来不过是一件小事,甚至有人嘲讽道:“这哪算什么惩罚,不过是帝王敲打几下罢了。”

权力场上的翻云覆雨,不过在梁帝一念之间,让人唏嘘不己。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