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山卡卡麦田里的显微镜

第26章 记者的镜头

加入书架
书名:
我来自山卡卡麦田里的显微镜
作者:
千舞千悟
本章字数:
4778
更新时间:
2025-07-07

"请问...这里是林家湾科学教室吗?"

一个穿米色风衣的年轻女人站在祠堂门口,好奇地打量着正在上实验课的林小麦和孩子们。

"是的,您找谁?"林小麦放下手中的竹筒"试管",走向门口。

女人掏出记者证:"我是省报教育版记者方静,来这边采访乡村教育,听说你们这儿..."

她的话戛然而止,眼睛瞪得溜圆:"等等,你们真用竹筒做试管?"

教室里,孩子们正用竹筒、泥巴和废品自制的实验器材观察植物细胞。李梦琪和刘明在一旁指导,场面热闹非凡。

"临时替代品。"林小麦有些不好意思,"正规器材在路上。"

方静的眼睛亮了起来,迅速掏出相机:"能拍几张照片吗?"

"这..."

没等林小麦回答,方静己经按下快门。闪光灯一亮,孩子们都好奇地转过头。

"哇!记者阿姨!"小林兴奋地跳起来,"我们要上报纸了吗?"

"如果你们老师同意的话。"方静微笑着走近,"你们在做什么实验?"

"观察洋葱细胞!"几个孩子异口同声。

方静蹲下身,指着张石头面前的竹筒:"这是什么?"

"小...小房子。"张石头结结巴巴地说,"里面有墙,有门..."

"他说的是细胞结构。"刘明走过来解释,"很形象的比喻。"

方静惊讶地挑了挑眉,掏出录音笔:"能详细说说吗?"

张石头紧张地看向林小麦。林小麦鼓励地点点头:"石头哥,就像你平时告诉我的那样说就行。"

"墙是透明的..."张石头比划着,"门会开开关关...小点点在里面跑..."

正说着,方静的录音笔突然没电了。

"糟糕!"她懊恼地拍了拍设备,"这么精彩的描述..."

张石头突然拿起纸笔,刷刷几笔画出一排"小房子",标出"墙"和"门",甚至画了几个小点在"房子"里移动。

"这..."方静接过画,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他表达得比专业术语更生动。"刘明推了推眼镜,"我们正在研究这种首观认知对科学教育的启发。"

方静迅速换上备用电池:"能采访你们三位老师吗?"

院子里,三人面对记者坐成一排。李梦琪紧张地整理着衣角,刘明不停推眼镜,只有林小麦还算镇定。

"首先,谁创办的这个教室?"

"我。"林小麦轻声说,"最初只是周末教孩子们认字,后来..."

她讲述了从周末课堂到科学教室的演变,提到赵院士的来访和支持。方静飞快地记录着,时不时插问几句。

"你们都是什么背景?"

"我是省理工大学研究生。"刘明说。

"我爸是教育设备厂的。"李梦琪补充,"他捐了些器材。"

"而我是本地人。"林小麦微笑,"从这个小山村考出去的。"

方静的笔停住了:"你毕业后会回来?"

"会。"林小麦的回答没有一丝犹豫。

"为什么?"方静首视她的眼睛,"以你的能力,在城市会有更好的发展。"

林小麦望向教室,张石头正带着孩子们观察新的样本。他笨拙但耐心地指导着小林调整"竹筒显微镜"。

"因为他们值得更好的未来。"林小麦轻声说,"就像...曾经有人相信我一样。"

方静的眼圈突然红了。她低头快速记了几笔,然后问下一个问题:"用非正规教具教学,效果如何保证?"

"科学精神比器材更重要。"刘明接过话头,"观察、思考、验证,这些方法用竹筒也能传授。"

"而且我们很快会有正规器材!"李梦琪急忙补充,"我爸下周就发货。"

采访持续了一小时。方静详细记录了教室的创立过程、教学方法,甚至采访了几个孩子。

临走前,她悄悄塞给林小麦一张名片:"报道刊发后会有很多人联系你们,谨慎选择。"

"真的会上报纸吗?"李梦琪兴奋地问。

"一定。"方静郑重承诺,"这是值得更多人看到的正能量。"

送走记者,三人回到教室。孩子们立刻围上来:"记者阿姨说什么了?""我们真要出名了吗?"

"也许吧。"林小麦摸摸小林的脑袋,"但不管上不上报纸,我们明天照样要上课。"

"下节课教什么?"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问。

"水的表面张力。"刘明拿出一个硬币,"看谁能往硬币上滴最多水珠!"

孩子们欢呼起来,七嘴八舌地猜测着。张石头却悄悄拉了拉林小麦的衣角:"小麦老师...我做错了吗?"

"没有啊,石头哥表现得特别棒!"林小麦鼓励道。

"那...为什么记者阿姨说'谨慎'?"

林小麦一愣,没想到他记住了这个词:"她的意思是...让我们小心做决定。"

张石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像...像选种子那样?好的才能长好庄稼?"

"对!"林小麦惊喜地笑了,"就是这个道理!"

傍晚,三人照例在祠堂后院备课。李梦琪不停地刷手机:"报道会发在哪一期啊?"

"别急,新闻需要时间。"刘明正在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林小麦翻看着孩子们的科学笔记,突然说:"不管报道如何,我们得做好自己的事。"

"没错。"刘明点头,"赵院士说过,实力是最好的宣传。"

正说着,林小麦的手机响了。是村长打来的:"小麦!快来看省新闻联播!"

三人飞奔到村长家,电视上正在播放一则简讯:"...省报明日将独家报道林家湾村的特殊科学教室,据悉..."

"天啊!这么快?"李梦琪尖叫。

"只是预告。"村长笑呵呵地说,"明天全村都去买报纸!"

回到祠堂,林小麦发现爷爷蹲在门口抽烟。

"爷爷?您怎么..."

爷爷没说话,递给她一个布包。林小麦打开一看,是几本发黄的旧书——《农业基础》《植物生理学》...

"这是..."

"我当年从农大带回来的。"爷爷的声音沙哑,"放箱底五十年了...该见光了。"

林小麦紧紧抱住那些书,闻到岁月和陈旧纸张的气息。她知道,这不只是几本书,而是爷爷未竟的梦想,是跨越半个世纪的教育接力。

"谢谢爷爷。"她轻声说,"我会好好用它们。"

爷爷点点头,转身消失在夜色中。林小麦站在祠堂门口,望着满天繁星。明天,也许这个小山村的故事将被更多人知晓;明天,也许"山卡卡"的科学教室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明天,她将继续在这条路上坚定前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