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明是和森县本地人,自从当了县长后,一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真正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了为和森县老百姓的服务中。
一个周末,张启明突然邀请王平乐到他老家吃饭。说是老家在欢乐镇欢沁村。家里父母健在,吃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自产的,基本属于农村绿色食品。王平乐很高兴,因为平时他们都很忙,难得这几天有点时间,于是王平乐跟着张启明去了欢沁村。同时还有宣传部长刘红,县委办主任康军。几人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欢沁村。张启明的父母热情地迎了出来,拉着众人的手嘘寒问暖,脸上满是质朴的笑容。
进了家门,王平乐发现屋里布置得简单又温馨,院子里种着各种蔬菜,几只鸡鸭在角落里悠闲地踱步。不一会儿,张启明的父母就端上了一桌丰盛的农家菜,有自家种的青菜、土鸡蛋,还有香喷喷的炖排骨。
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宣传部长刘红笑着说:“老张啊,你这老家环境真好,空气清新,吃的还是绿色食品,简首就是世外桃源。”县委办主任康军也点头附和:“是啊,而且这饭菜的味道,可比城里饭店的好吃多了。”
张启明挠挠头,憨厚地说:“大家喜欢就好,以后有空常来。”王平乐看着这其乐融融的场景,心中满是感慨,觉得这样的乡村生活虽然平淡,却有着别样的温暖和幸福。
张启明又介绍起了自己的这个村子。说这个村子是咸丰五年西山人走西口出来后建立的,距今有一百七十多年了。自从来到这里,几代人都生活的非常幸福。因为这里地肥水美,五谷飘香。只是近几年出现了一种吃水困难的现象。
王平乐一听,非常好奇。现在各级政府基本都把吃水当成了国计民生的大事,怎么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竟然出现了吃水困难的现象?
张启明接着说,原来这里的人吃地下水,村里有几眼浅井,全村人都挑水吃,就在那个时候也没有缺过水。后来有了自来水,村民不用担水了,都很高兴。可后来发现,这个自来水起不到自来的作用,反而缺水了。
王平乐问道:“自来水怎么起不到自来的作用?怎么就缺水了?”
原来,村委会雇了一名自来水管理员,先是按月付工资,后来干翠把自来水承包给了这个管理员。
王平乐好奇地问道:“怎么个承包法?”张启明便把村里自来水外包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
管理员向村民每人每年收缴一百二十元。每天早上七点开始,放水一小时,过期不候。然后,水厂的收费是以村里的水表计量的。管理员收起的钱支付水费后,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这样,王平乐彻底听清了。村里的水并不是不够吃,而是管理员不给放。放的水多自己的收入就少了。
王平乐说道:“老张,邀请我们到你老家,原来是让我们知道农村吃水存在的问题啊。”
张启明笑着说:“就算是我们搞了一次调研,下一步,我们再想办法,出台一些吃水用水的相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