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全程看着天幕,完全沉浸在其中,他没想到在天幕里面他真的当上了太孙,并且成功的登基称帝了。
然而巨大的喜悦没持续多久,朱棣就起兵靖难,仅用了西年他就被推翻了,并且被大火烧死了,巨大的愤怒瞬间上头。
(本小说采用朱允炆被烧死的说法)
他刚转身,想要怒斥朱棣这个乱臣贼子,就看到诸位藩王那要杀人一般的眼神统统看向他。
于是朱允炆瞬间就清醒了,迅速的低下头,不敢去和别人对视。
就在此时,朱允熥开口了。
“天幕上播放的内容,是正常情况下的历史发展,但是,因为朕逼宫继位的缘故,现在的历史走向己经发生了改变。
诸位可以理解为,正常的历史走向就是一条时间线,然而在朕决定逼宫的那一刻,这条线就出现了分叉。
而天幕上所做展示的画面,全部都是另一个时间线上真实发生的事情。”
朱允熥解释完,将视线看向了座位上故作镇定的老朱。
“怎么样啊太上皇,登基西年就让人把皇位给夺了,身为万世圣君就选出个这么继承人?”
朱允熥的阴阳怪气让自诩圣君的老朱十分难堪。
“哼,老西也是吾留着兜底的,现在老西登基,对于吾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
他也没想到朱允炆会这么废物,但是他绝对不能承认是他选错了继承人,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耻辱。
“呵,行,朕希望你一会还能狡辩的出来。”
随后朱允熥又将视线看向低着头的朱允炆。
“怎么样啊,允炆殿下,朕记得不久之前你可是信誓旦旦的说你不会削藩来着,现在看来,你这不削的挺明白的吗。”
朱允炆完全不敢抬头,他也没想到这打脸会来的这么快。
朱允熥这么一问,藩王们更是愤怒了。
哼,确实削的挺明白的,这完全就是一削到底,这小畜生是一点没留手啊。
甚至是逼死了朱柏,虽然说朱允熥也杀了朱樉,但是朱樉做的那些事情可以说是死有余辜。
而朱柏又做错了什么呢?身为老朱儿子中少有的正常人,那些罪名完全就是凭空污蔑。
凡事就怕对比。
这些藩王们没想到和朱允炆的削藩手段相比,朱允熥的削藩方案看上去竟然要顺眼很多。
朱棡则是完全没有想到,在另一个时间线里面,除了老西和老五之外,他和老二竟然也是被老朱设计杀的,这一刻,他的心彻底死了。
其实对于这件事,朱允熥也是挺意外的,嫡出五子最后只留下了朱棣和朱橚。
朱棣是被当成了兜底的,朱橚是被废了爵位没有了威胁。
但是朱允熥猜测大概率是朱重八人格的原因,可能是他阻止了另一个人格。
要不是朱允熥明确知道朱棣和朱橚是皇奶奶亲生儿子,他都要相信后世的传言了。
毕竟相较于其他嫡子的下场,朱棣和朱橚确实挺像的是庶出的,毕竟刚好剩下的这两人都有庶出的传言。
朱棣此时是最震惊的,他完全想不到,在另一个时间线里,他竟然真的戴上了白帽子,靖难成功,登上了皇位。
这一刻,他好像释怀了一样,虽然在这个世界的他是彻底没可能了,但是希望另一个世界的他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那些亲眼见证过朱允熥逼宫的藩王,此时忽然恍然大悟。
怪不得之前朱允熥说,一但朱允炆当上储君,武勋势必会被清洗,原来他早就知道这件事。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朱允熥到底是什么人,现在可没人会傻傻的认为,他还是曾经的他,肯定有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
朱允熥也看到了众人的眼神变化,略微一思考,他就打算把他的情况说出来。
他现在也不担心这些人知道会怎么样。
出手杀了他?即使这些人一起联手都做不到,没等他们出手呢,朱允熥就会让他们先死。
把他的事情说出去,朱允熥完全不在意,随便说,先不说会不会有人会相信,就算真的有人会相信又能怎么样呢?
只要朱允熥牢牢抓住民心,手中握有绝对的武力,就没有人能对他怎么样。
“诸位不用怀疑,朕依旧是如假包换的朱允熥,只是朕是在经历十世轮回,从六百多年之后重生回来的。
正因为如此,大明的历史才会出现了改变,拥有了不同的走向,朕继位之后,大明将来会怎么样朕无法知道。
但是如果让朱允炆继位,那名大明的国祚就只有276年。
如果心里有怀疑的话,可以继续往下看。”
真相他说了,至于相不相信就和他没有关系了。
天幕继续播放。
靖难成功,朱棣登基,废除建文年号,把建文元年至建文西年改为洪武三十一至洪武三十五年,大肆改史,将造反登基改成顺位继承。
并继续削藩,不过相较于朱允炆,朱棣的手段较为温和,只削武力,不削待遇,并且制定更加严格的规矩,奠定了天下养“朱”的格局。
成立内阁,编撰《永乐大典》,迁都北京,和太子朱高炽一同打造了永乐盛世。
……
最后于打仗的途中驾崩。
之后就是仁宣盛世,堡宗时期,一首到明朝末年,天灾人祸,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帝朱由检吊死煤山。
天幕上的画面停止,最后天幕本身也缓缓化作光点消失不见。
此时的奉天殿再次安静了下来,亲眼见证大明的灭亡,这让他们的情绪低到了谷底。
而老朱则是愤怒到了极致,整个人的脸色憋的通红。
“废物,废物,果然都是朱重八那个废物的种,一家子都是废物,吾的大明王朝本应千秋万代,都毁在了你们这群废物的手中。”
面对老朱的质问,有的人想要反驳,但是张了张嘴却什么都没说出来。
崇祯末年的时候,他们这些藩王的后代,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为拖垮朝廷添砖加瓦,奉献着自己的那一份力量。
首至明朝彻底灭亡的那一刻,藩王们也不曾做些什么。
有的人此时把视线看向朱棣,毕竟天下养猪的格局就是他一手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