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后,和珅仔细封好,唤来心腹管家:“速将此信送往应天晋王府,务必亲手交到殿下手中!“
管家将信贴身藏好,连夜出发。和珅站在衙门口,望着管家远去的背影,心中忐忑——殿下会答应他的请求吗?
五日后,应天晋王府。
朱棡展开和珅的密信,眉头微蹙,赤鸢安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自家殿下在书房来回踱步。
“赤鸢,“朱棡突然开口,“府中现有多少魏武卒?“
“回殿下,除去日常护卫,可调动两千三百七十人。“
朱棡走到窗前,望着太原方向沉思,片刻后,他转身道:“留一百人护卫府邸,其余全部派往太原,听和珅调遣。“
赤鸢一惊:“殿下,这样一来,您的安全......“
“无妨。“朱棡摆摆手,“在应天城内,还没人敢动本王。“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再准备一份我的手令,盖上晋王印,让和珅有权节制太原官员。“
赤鸢领命而去。朱棡从书架上取出一幅地图,手指点在太原位置上,喃喃自语:“和珅啊和珅,可别让本王失望......“
又过了七日,太原知府衙门。
和珅正在核对税册,忽听外面一阵骚动,他刚起身,就见一名魏武卒匆匆进来:“大人!应天来人了!“
和珅三步并作两步冲出大堂,只见院中黑压压站满了披甲士卒,粗略一看不下两千人。
为首一名将领单膝跪地:“奉晋王令,魏武卒两千二百七十人,听候和大人调遣!“
和珅激动得双手发抖,连忙接过对方递上的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枚鎏金令牌和一份盖着晋王印的手令。
“好!好!“和珅连声道,“诸位远道而来,先休整一日。明日随本官去盐田布防!“
当夜,和珅辗转难眠。他摸着枕边的晋王令牌,心中既兴奋又忐忑。殿下如此信任,将这么多精锐交给他,若是办砸了......
“不行!“和珅猛地坐起,“绝不能辜负殿下!“
次日天刚亮,和珅就带着大队人马赶往盐田,沿途百姓见到这么多甲士,纷纷避让,议论纷纷。
到了盐田,和珅立刻着手布置:五百人驻守盐仓,五百人巡逻盐田,剩余的一千多人分成三班,日夜轮值。
他还特意调了一百名精锐,专门保护炼制精盐的工坊。
“大人,“魏武卒统领抱拳请示,“是否要在周边设卡?“
和珅摇头:“不必。殿下交代要低调行事。“他指了指盐田西周的高地,“在这些地方设暗哨即可。“
一切安排妥当,和珅站在盐仓顶上,望着井然有序的防务,终于松了口气。
有了这两千多魏武卒,就算朝廷派人来查,他也有周旋的余地了。
回到太原城,和珅立刻以“整顿盐务“为由,召集城中官员议事,当他把晋王手令拍在桌上时,按察使司的李大人脸都绿了。
“这......这......“李大人结结巴巴地说,“下官......下官这就去安排......“
其他官员见状,纷纷表态支持,和珅心中暗笑——权力果然是个好东西。
当晚,李大人偷偷拜访,送来一箱白银:“和大人,之前多有得罪,这是下官的一点心意......“
“都是为晋王办事,李大人不必如此”
话虽如此和珅还是收下了对方的上供,这箱白银可是能解决现在很多的事情啊。
“好好好,倒是和大人,那知府那边怎么处理?”
“没事,识时务者为俊杰,能不能看明白就看他自己了”
“天色不晚了,和大人那我先回去了”
“去把,去把”
第二天一早!
太原城的清晨被一阵急促的铜锣声打破,衙役们举着告示牌走街串巷,扯着嗓子喊道:
"招工了!招工了!盐田招工,包吃包住!"
衣衫褴褛的流民们从各个角落涌出,将衙役团团围住。一个瘦骨嶙峋的老汉颤声问道:"官爷,真的管饭?"
衙役不耐烦地挥挥手:"白纸黑字写着呢!想去的人,午时到城北集合!"
消息像野火般蔓延。不到两个时辰,城门外己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拖家带口的流民、衣衫破烂的乞丐、面黄肌瘦的农夫......所有人都眼巴巴地望着城门方向。
和珅站在城楼上,望着下面越聚越多的人群,眉头微皱。他转身对身旁的城防军统领说道:"调五百人过来维持秩序,别闹出乱子。"
统领抱拳领命,心里却首打鼓——这么多流民,万一闹起来......
午时三刻,城门缓缓打开。流民们骚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往前挤。
"肃静!"城防军齐声大喝,长矛顿地,发出整齐的轰鸣。
人群顿时安静下来。和珅骑着马缓缓走出城门,身后跟着一队魏武卒。他清了清嗓子:
"诸位乡亲,本官奉晋王殿下之命,招募盐工。包吃包住,每日两餐,有荤有素!"
流民们面面相觑,窃窃私语。一个胆大的年轻人喊道:"大人,为何不给工钱?"
和珅早就料到会有此问,不慌不忙地回答:"盐田新建,眼下只能管温饱。待产出精盐,自会发放工钱。"他顿了顿,"当然,若有不愿者,现在便可离去。"
人群一阵骚动,但没人离开。对他们这些快要饿死的人来说,有口饭吃比什么都强。
"既如此,"和珅一挥手,"排好队,随军士前往盐田!"
长长的队伍像一条蜿蜒的土龙,在官道上缓缓移动。
和珅骑马走在最前,不时回头查看。魏武卒分散在队伍两侧,警惕地注视着这些衣衫褴褛的流民。
"大人,"一个魏武卒小声道,"这些人可靠吗?"
和珅笑了笑:"放心,饿极了的人,最老实。"
日落时分,队伍终于到达盐田,流民们望着广袤的盐滩和整齐的营房,眼中满是惊讶。
"听着!"和珅站在一块高石上,"从今日起,你们就是晋王殿下的盐工了!"
他详细分配了工作:身强力壮的负责采盐和运输,妇女老人负责煮盐和晾晒,孩童可以帮忙打杂,每五十人设一工头,由魏武卒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