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承雪四爷的未亡侧福晋

第16章 “生”

加入书架
书名:
寒梅承雪四爷的未亡侧福晋
作者:
轩辕玄宇
本章字数:
2658
更新时间:
2025-06-01

这些物品的到来,如同胤禛本人一样,无声无息,带着不容拒绝的姿态。没有解释,没有温情脉脉的关怀话语,只有一种冷硬的、物质层面的“周全”。仿佛在说:看,你需要的一切,我都替你安排好了,你只需在这“规矩”里,安静地活着,等着三年后,履行你的“责任”。

黛玉接受着这一切。她不拒绝,也不表现出丝毫的欣喜。那些精良的器物,她照常使用,只是眼神平静无波,仿佛它们与之前的普通用具并无区别。她像一个最合格的傀儡,扮演着胤禛为她设定的角色——一个被妥善保护、等待完婚的功臣孤女。

然而,人心终究不是石头。胤禛这些无声的、带着距离的“周全”,像细小的针,一下下刺在那片名为“责任”的冰层上。林如海的血,是沉重的枷锁,锁住了黛玉的自由,也锁住了胤禛的心。他对她的安排,是偿还,是掌控,是未雨绸缪的政治考量,但在这层层叠叠的冰冷之下,是否也藏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或不愿承认的……悸动与怜惜?

那个在码头血泊中绝望哭泣的小小身影,那个在乾清宫抱着圣旨瑟瑟发抖的孤女,那个在窗下安静看书、在廊下浅笑喂鱼的苍白少女……这些破碎的剪影,是否真的在这个年仅十六岁、心性冷硬、初涉权谋的少年贝勒心中,投下了一丝极淡、却真实存在的涟漪?这涟漪太微弱,被责任、算计和与生俱来的冷峻所掩盖,连他自己都未必能清晰感知。或许,只有当夜深人静,当他处理完繁重的公务,揉着发胀的眉心,脑海中不经意闪过静庐的方向时,那丝涟漪才会悄然扩散,带来一丝难以名状的、混杂着愧疚、责任和某种隐秘牵引的复杂心绪。

日子在静庐中,如同檐下的滴水,缓慢而规律地流逝。寒来暑往,庭院里的松柏添了新绿,又覆上白雪。黛玉在寒露的精心调理下,咳疾虽未根除,但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苍白的面颊上偶尔也能透出一点久违的、如同初雪映霞般的薄红。霜降将内外打理得如同精密运转的钟表,隔绝了所有不必要的窥探与纷扰。惊蛰的巧手让黛玉的素衣也透着雅致的风骨。谷雨的烟火气,则成了这寂寥深院里最温暖的底色。

黛玉依旧沉默寡言,依旧沉浸在书卷和父亲的回忆里。但她的眼神,不再是初来时的空洞死寂。那里面,沉淀下了一些东西——是认命后的平静?是接受庇护后的麻木?还是在那西位特殊丫鬟无声的守护和胤禛冰冷的“周全”之下,悄然滋生出的一点点……属于“生”的韧性?

她偶尔会站在回廊下,望着西贝勒府的方向。那里,是她未来的归宿,也是锁住她一生的牢笼。而那个冷着脸、心思难测的少年,既是她悲剧的源头,也是她如今唯一的依靠。爱与恨,感激与怨怼,依赖与疏离……这些复杂的情绪在她心底无声地交织、缠绕,如同静庐墙角那些沉默攀爬的藤蔓,在无人知晓的暗处,悄然生长。

又是一年冬尽,庭院角落的积雪开始融化。谷雨端来一盏新制的梅花雪水茶,茶烟袅袅,带着清冽的寒香。

“姑娘,尝尝,用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水煮的,配了一点陈年的普洱,暖胃。”谷雨的声音带着雀跃。

黛玉接过那温热的茶盏,指尖传来暖意。她低头,看着清澈茶汤里沉浮的几瓣细小梅花,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视线。

这静庐的日子,像这盏茶,初尝是冷的、苦的,细品之下,却也渐渐有了回甘。只是这甘,终究裹挟着太多身不由己的涩意。

三年之期,己过大半。命运的齿轮,正朝着那个既定的方向,不可阻挡地转动着。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