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无声的书写中流逝。康熙帝闭目养神,偶尔睁眼,目光扫过奋笔疾书的贡士们,最终总会落在胤禛身上,带着审视与考量。李光地则微微颔首,对皇上这切中要害的题目表示赞许。
三个时辰将尽,贡士们陆续停笔。试卷被收走,由读卷官(通常是大学士、尚书等重臣)当众宣读前十名的文章,供皇帝钦定名次。
读卷开始了。一篇篇策论被朗声诵读:
* 有引经据典、西平八稳、歌功颂德者,文采斐然却空洞无物,康熙帝听得眉头微蹙。
* 有慷慨激昂、痛陈时弊者,言辞激烈却缺乏可行之策,显得空泛。
* 也有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如严惩贪腐、兴修水利、劝课农桑等,虽属老生常谈,倒也中规中矩。
胤禛面无表情地听着,心中却波澜不惊。这些文章,大多流于表面,未能真正触及核心。他在等待。
终于,当读卷官拿起一份卷子,朗声念出开头几句时,胤禛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了一下!
“臣闻,吏治之清源,非严刑峻法可独成,当立考成之法以定黜陟,明赏罚之途以励廉能!民生之安泰,非轻徭薄赋可尽保,当革火耗之弊以归公帑,绝胥吏中饱以苏民困!”
正是那熟悉的、力透纸背的雄浑气势!正是那首指核心的犀利观点!
读卷官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继续诵读着这篇鞭辟入里、逻辑严密、将“考成法定黜陟”与“火耗归公清源流”两大核心策略阐述得淋漓尽致、并辅以具体实施细则的雄文!其见识之卓绝,格局之宏大,论证之严谨,令满殿皆惊!
李光地捋着胡须,眼中精光爆射,频频点头!连闭目养神的康熙帝都猛地睁开了眼睛,身体微微前倾,听得极其专注!大学士马齐等重臣,更是面露震惊与激赏之色!此等见识,远超同侪,首指国本!绝非寻常书生所能企及!
胤禛端坐不动,但紧握扶手的手指关节却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的目光穿过大殿,落在那位清癯的考生身上。只见那人依旧沉静,并无半分得色,仿佛那篇足以震动朝野的策论并非出自他手。这份定力,更让胤禛心中暗赞。
文章读完,大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被这石破天惊的见解所震撼!
“好!好一篇经世济国之文!”康熙帝率先打破沉默,声音洪亮,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鞭辟入里,切中肯綮!此乃状元之才!”
皇帝金口玉言,一锤定音!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叹和羡慕的目光。那清癯考生这才离席,走到御前,恭敬跪倒:“学生张廷玉,叩谢皇上隆恩!”
**张廷玉!** 这个名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胤禛心中激起更大的涟漪!他虽早有猜测,但此刻确认,心中仍是激荡不己!果然是此人!
康熙帝显然对这个名字也颇为满意,温言勉励了几句。紧接着,另外几位被胤禛和李光地从乙等深渊中拯救出来的“遗珠”的文章,也因其独到的见解和务实的建议,或被康熙帝钦点为一甲榜眼、探花,或位列二甲前列!他们文章的共同特点,便是少了些浮华辞藻,多了份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与张廷玉的雄文交相辉映,形成了一股清新而务实的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