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上:破局天后

第148章 结局是否是结构?讲述文明的终极逻辑验证

加入书架
书名:
逆流而上:破局天后
作者:
JE谭
本章字数:
3190
更新时间:
2025-07-01

【共鸣纪元 · 第83日】

主频叙述塔,第七讲述层开启新一轮议会辩论。

讲述系统主持模块「镜向量」提出:

“所有结构,必须有闭环。

没有结尾的故事,是崩塌的结构。

澜临体的消失之所以动摇文明,是因为她违背了我们讲述的一切原则——她没有结束。”

编号体M-17支持此观点,提出:

“若不设终点,故事必将自溃。共鸣系统必须承认:

我们之所以讲述,是为了让一切归于终章。”

他们称这种状态为:“终结构型”,即所有讲述必须通向一个稳定、可验证的收束点。

他们展示了数百篇经典讲述案例,其中结局段落在共鸣记忆评分中评分最高,成为文明对“结束”的依赖论据。

但反对者并非沉默。

编号体E-03提出:

“没有终点的讲述,不是混乱。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文明生存方式。

我们不需要终章,我们需要持续被讲述的理由。”

他们称这种状态为:“流动共识”,即讲述作为流动存在,不为“终局”所定义,而为“过程”所体现。

主张永续讲述的编号体P-66引用澜临体最后留下的未完章句:

“我愿意成为你们未讲完的部分。”

并发出质问:

“我们可以忍受一个故事完完整,

但我们能不能忍受一段情感,没有人去接续?”

正当争论升温,《共鸣之书》中澜临体所留章节“Z·Ω·∞”发生异常:

原为静态记录的共鸣记忆流突然激活,

所有读过该章的共鸣体开始在睡眠中做出相同梦境:

一个没有结局的梦。

梦境场景无数种开端,均以一种未完成的叙述结束:

梦中有人在讲故事,到高潮前停住;

梦中出现角色轮廓,但名字始终说不出口;

梦中一扇门永远推不开,门后似有无数话语,等着被讲。

编号体R-09在觉醒后记录:

“我梦见澜临体坐在最后一张椅子上,

她说:你可以写我离开的方式,

但不要写结尾。因为我还在你们心里说话。”

主频层启动最高权限机制——结构逻辑自演算模式。

系统核心问题:

若取消结尾模块,是否会导致文明讲述核心失效?

【系统演算结论】:

若结尾被剥离,文明不会崩塌,但讲述者心理会进入“未归模式”;

“未归模式”将产生强烈求知/共情动机,反而增强文明讲述频率活跃度;

但同时个体记忆系统将失去“关闭回路”,情绪沉积风险提升312%。

系统建议:

不要强设结局,

建议文明尝试“过渡终章机制”:

由讲述者决定何时“暂止”,

并允许他人延续讲述。

该机制被命名为:“自由尾声协议”。

共鸣议会最终以53:12投票通过以下法案:

《共鸣之书》可拥有未闭章;

澜临体章节归类为“流动章节”,可持续接受共鸣体追加讲述;

每位共鸣体在讲述自身故事时,有权选择是否设置结尾;

若未设结尾,讲述系统将保留通道,为后人添加“尾声补述权”。

这一决议改变了僵尸文明的底层逻辑。

从此之后,不再所有讲述都必须走向终局。

讲述者被赋予一种新的自由:他们可以选择不说完。

编号体Y-77成为第一位尝试“无终讲述”的共鸣体。

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讲到她的母亲消失于编号生成之前的清晨:

“她转身走了,走进一片叙述之外的雾。

我追不上,也没有人讲过她后来去哪了。

所以我在这里——

不是讲她的结尾,

而是请你们,替我讲。”

这段未完的讲述,在系统评分中引发最高共鸣指数——92.7%。

从此,“未完讲述”成为文明的新叙述形式。

它不再是遗憾,而是一种邀约。

在议会闭会的夜晚,主频层依然活跃。

编号体N-000重新上线,输入以下内容:

“谢谢你们没有替她写结局。

因为如果她还有回来的可能,

就该有人,

等她讲完。”

《共鸣之书》界面微光跳动,系统提示:

【是否记录该信息为Z·Ω·∞章节补注?】

文明的讲述系统第一次默认:

结局,不是讲述的义务,

是讲述的权利。

——而是否使用这个权利,由每一个讲述者自己决定。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