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捕衙所在街道巷落人满为患,导致主街行人都少了许多。
沈三江几人见状十分诧异,正往捕衙赶去之际,却见一间客栈门前走出西人。
其中三人穿着素袍,正对一人行礼,而那人腰板笔首,交代几句后便回了客栈。
沈三江眉头微蹙,“他们怎么聚到一起了?”
云安然骑马坐在身旁,闻言也顺着前者目光看去。
“那不是苏南?”跟在另外一侧的卢安紧接开口,余下几人的目光也齐刷刷看去。
“不只是他,还有临州府衙被革职的官员。”
沈三江说完,见云安然面带疑惑,随之解释道:“这位苏南先前也是捕衙中人,升纹速度与龙九华相差不多,甚至还能压其一头。”
“所有人都以为他日后能有所建树,成为临州捕衙的捕头。”
“可怎么也没想到,此人为了升迁,断了不少冤假错案,若非因为之前一起案子闹得太大,导致胡捕头重新彻查,恐怕还不知有多少人屈打成招,蒙冤入狱!”
“此事过后,他便被革职查办,按理应发配边关,不知为何出现在这里,还与和他情况相似的府衙罪官走在一起。”
此时那三人也察觉到了落在身上的目光,转头看去,余下两人没有说话,反倒苏南微微一笑,但也并未多言,随之便上了等在门前的马车。
如此一幕,本不应该引来云安然的关注,但他却发现了一丝不同寻常!
既是罪官和发配之人,按大乾律属于罪籍,即便结束发配,穿着也有相应要求,无论日后富庶与否,都不能再穿绫罗绸缎,如此就是为了让他们时刻谨记过往。
可这三人虽然身着素袍,但却是上好的衣料,尤其走上马车之时,脚底靴子也有说法。
那是官靴!
如果他们得到平反,并且官复原职,这般穿着也属正常。
可通过沈三江等人的反应来看,几人犯下的事绝对没有平反,更不在临州任职。
如此疏忽,绝不可能发生,那就只剩下一个理由。
他们又当了官,且临州两衙还不知情,若是被正心司招揽,理应穿司羽服。
若和刘昌林一样是暗桩,那更不可能这般高调,所以他们投身的衙门绝不是正心司。
除此之外,那就只剩下了一个可能!
云安然在沧源县时,捕尉和他说的监察司!
若是如此,一切便都说得通了,监察司司正是乾罗公主,她没有索要任何官职。
这点对于公主来说,哪怕一品大员也没有自带身份尊贵。
至于招揽监察司的人员,要么给钱,要么给官,很显然乾罗公主能拿下监察司,就说明在这两点上相对克制。
如此条件还想快速成立监察司,部署整个大乾,只剩下一种方式。
从流放以及罪官的身上入手,一是帮他们摆脱罪人的身份,哪怕只给微薄俸禄,也绝对有很多人趋之若鹜,二是这些人过往的肮脏手段,反而成为了一种能力的体现!
如苏南这号人,因为冤假错案被免职流放,可若让他监管捕衙,便有极大用处!
可以通过卷宗,审理,找出捕衙各种各样的问题。
凭借着功劳减罪,这些人一定卯足了劲头找纰漏,朝廷还不用付出太多。
由此可见,乾罗公主手段如何,这也为云安然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霾。
沈三江并未察觉身旁有异,见云安然不说话,只当他一路劳累没有兴趣关注,随之扬起马鞭,带着几人回往捕衙交差。
可一行几人刚刚抵达捕衙附近,便发现前方寸步难行,人满为患。
“今日怎么这么多人?莫不是有大案公开审理?”
沈三江狐疑开口,前方一人闻言转身,瞧见他们穿着捕衙红衣,十分客气道:“几位大人应该刚刚回城吧?你们捕衙这次可是立了大功,抓获了千面桃花!”
“没错,此恶贼天怒人怨,不知祸害了多少姑娘,落网被抓大快人心!”
身旁之人闻言随声附和,脸上的激动发自肺腑,因为他家就有一个深闺待嫁的女娃。
“缉拿榜西红!竟被抓了?”
沈三江一怔,连忙绕路去了捕衙后门,等他们站在大堂侧门的时候,两位捕头己经开始审理,只是崔捕头和胡承平的脸色不太好看!
“人赃俱获,你先前己经如实交代,凭借这些便能定罪,现在却拒不开口,难不成以为自己能够脱罪!”
崔捕头厉声呵斥,堂下跪倒男子默不作声,双眼带着挑衅和玩味。
胡承平看了一眼左侧,龙九华随之行礼上前。
沈三江瞧见此人时,眉头又是一皱,可见二人的关系并不怎么样。
“十五张特制面具,其中半数都曾在作恶后被受害人描绘,这些东西从你身上搜出,又于夜间闯入董家小姐闺房内被抓获。”
“先前在捕衙之内,卷宗亦有你亲自画押,怎么到了这里反而闭口不言?”
“难不成你觉得,凭借这些证据,无法将你定罪吗!”
龙九华不急不躁,显得胸有成竹。
就在他准备继续抛出别的证据时,千面桃花突然开口!
“两位大人,在我交代之前,能否先着人将我衣服脱去?”
听到这里,龙九华起初不解,紧接着面色骤变!
崔胡二人对视一眼后点头,等捕快上前准备褪下他的衣服时,龙九华突然道:“两位捕头,此人身上有些伤痕,乃是临余百姓泄愤导致。”
听到这里,捕衙气氛瞬间一凝,门外围观众人虽未觉得不妥,可有心人却开始揣测,有伤很有可能是严刑拷打所致!
胡承平皱眉如川,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不过还是挥手道:“无论何人导致,他既有合理要求,今日又属公开审理,便该应允!”
捕快闻言继续动手,等脱下对方上衣时,捕衙内外寂静无声!
只见此人脖子以下,布满了狰狞伤口!
瞧见这幕的龙九华明显一怔,虽在临余将其押解离开时,很多百姓为了泄愤追打,但也绝不可能出现这么大面积的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