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依旧,吹不散京城日益浓厚的年味儿,却也驱不走沈温玉心头的阴霾。
回春堂那边,顾睿习派去的人盯了数日,回报皆是寻常。
除了每日固定采买药材的几个大户家仆,并无特别人物进出。
那素心姑娘,自那日后便再未出现过。
仿佛一切只是沈温玉的多心。
但他并未放松警惕,只让顾睿习的人继续潜伏观察。
格物司的炉火也渐渐熄了,喧嚣的工坊安静下来。
年关将至,匠人们收拾行囊,准备归家团圆。
沈温玉将那群来自瓠子口的汉子召集起来。
“诸位辛苦。”
“年关近了,都回乡看看吧。”
他示意身旁的王书铭,将早己备好的钱袋分发下去。
“些许银钱,算是诸位这几月的工食补贴,也添置些年货。”
那领头的汉子接过沉甸甸的钱袋,手都在抖:“大人……这……这未免太多了!我们受之有愧啊!”
“拿着吧。”沈温玉摆摆手,“你们应得。年后若还愿意来,格物司随时欢迎。”
汉子们千恩万谢,再次跪倒一片,咚咚磕头。
沈温玉受了他们一拜,待他们起身离去,脸上的温和才缓缓敛去。
他唤来心腹:“派几个人远远跟着,看看他们是真回瓠子口,还是另有去处。”
人心难测,不得不防。
除夕夜,沈府灯火通明。
一家人围坐在暖阁中,吃着团年饭。
柳知秋心疼地往沈温玉碗里堆着菜:“玉儿,多吃些,瞧你这脸色,又苍白了几分。格物司的差事,可是太过劳神?”
“正好你姐姐捎了些温补之物,饭后给你炖一盏。”
沈温玉咽下口中的食物,含糊应道:“母亲,我没事,就是天冷了些。”
上首的沈逸州将幼子苍白的面容和眼底的倦色尽收眼底,眉头微蹙,终究未语,只端起酒杯,默默饮尽。
饭后,府外传来孩童燃放爆竹的嬉闹声,给一向规整的沈府添了几分生气。
庭院里隐约传来稚童的嬉闹,为寂静的沈府添了几分鲜活。
沈温玉独自立于廊下,目光投向那片喧闹,眼神却有些飘忽。
一件带着暖意的厚氅轻轻搭在他肩上,他回过神,是父亲沈逸州不知何时来到了身后。
“在想什么?”
“没什么,父亲。”沈温玉收回视线,“只是觉得,这年过得真快。”
沈逸州沉默片刻,声音低沉:“温玉,格物司水深,牵扯太多。”
“你近来行事,锋芒过甚,并非稳妥之道。”
“儿子知道轻重。”
“你大哥远在边关搏命,你在京城亦是步步惊心。”沈逸州叹了口气,“为父所求不多,唯愿你兄弟二人,平安顺遂。”
“父亲放心。”沈温玉垂下眼睑,“儿子自有分寸,绝不会让沈家陷入险境。”
他知道父亲的担忧,也清楚自己所做一切的风险。
但箭己上弦,不得不发。
沈逸州拍了拍他的肩膀:“身子要紧,别太拼命了。”
父子俩静立无言,唯有远处的喧闹隐隐传来,提醒着今夜是除夕。
大年初一,拜年的车马几乎踏破了沈府的门槛。
沈温玉随父亲周旋于各路官员之间,应付着言不由衷的恭维与试探,一张张笑脸下暗藏机锋,他应付得滴水不漏,言语间只谈风月,不及其他。
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天色己近黄昏。
沈温玉站在庭院中,抬头望天。
这个冬天,似乎格外漫长,也格外干燥。
往年此时,京城早己是银装素裹,今年却吝啬得连一场像样的雪也未降下。
这天气,倒有些反常。
沈温玉心头掠过一丝异样,却很快被接踵而至的事务冲散。
短暂的春节假期结束,格物司重新恢复了忙碌。
工匠们陆续归位,炉火再次点燃,锻打声不绝于耳。
一名上了年纪的匠人扛着煤石经过堆料区,脚步微顿,疑惑地自语:“奇怪,年前这堆煤石,似乎不是这个位置……”
旁边年轻些的匠人催促道:“老张头,磨蹭什么!快些,大人那边还等着用呢!”
老匠人摇摇头,不再深究,加快了脚步。
沈温玉收拢了心思,将精力重新投入到精铁的研制中。
这日,他正在查验一批新送到的铁矿石样品。
一名工部老匠师匆匆跑来,神色焦急:“沈大人!不好了!出事了!”
沈温玉放下手中的矿石:“何事慌张?”
“刚出炉的那批铁!不知怎的,冷却后脆得不像话,轻轻一敲就裂成几块,根本没法锻打!”老匠师喘着气,“查验了记录,配比、火候都和先前成功的几炉一模一样啊!”
沈温玉眉峰骤凛,立刻起身:“去看看。”
他跟着老匠师快步来到炼铁炉旁。
地上果然散落着几块乌黑的废铁,断面粗糙,布满气孔。
几个负责此炉的匠人围在一旁,垂头丧气,不知所措。
其中一个兵部调来的匠役囁嚅着:“大人……我们都是按规程操作的,绝无差错……”
沈温玉蹲下身,拾起一块废铁,入手冰凉,质感滞涩。
他用手指捻了捻断口处的碎屑。
并非配比或火候。
他将那粉末凑近鼻端,仔细嗅闻。
炉灰与铁锈的寻常气味中,夹杂着一丝极淡、几乎难以察觉的……硫磺气。
他站起身,环视西周,最后将目光落在那堆仅使用了一部分的煤石燃料上。
“把这批煤石,取样来给我。”
很快,样品取来。
沈温玉仔细检查着那些乌黑的石块。
果然,在几块煤石的缝隙里,他发现了一些微小的、淡黄色的晶体颗粒。
硫。
炼铁大忌!
沈温玉的心一沉。
这绝非偶然,是有人故意在煤石里掺入了硫磺。
谁干的?
他看向那几个噤若寒蝉的兵部匠役,他们脸上只有无措与恐惧。
不像是他们。
沈温玉将那块带有硫磺痕迹的煤石丢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封存这批煤石,彻查来源!”